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的习近平主席雕塑作品即将完成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11:30 点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在创作习近平主席雕塑作品。   ■刘泽棉、梅文鼎、黄松坚、刘炳、霍家荣、庞文忠等联合创作的雕塑作品《东方伟人》。   含蓄的微笑、从容的步伐、自信地招手……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近日创作的习近平主席雕塑作品里的形象。黄松坚曾创作过《继往开来》和《承前启后》两幅领袖人物陶塑作品,他为何这么喜欢创作领袖人物?近日,黄松坚向记者讲述了他跟领袖人物作品的渊源故事。     与陶结缘     放弃学业 学习石湾陶艺     黄松坚的家乡在东莞,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听说石湾公仔甲天下。“小时候,做生意的父亲送我去学珠算,可我学完就忘了。高中时期我在一本杂志上第一次看到了祖庙的石湾瓦脊,顿时就被瓦脊公仔深深吸引住了。”从那以后,石湾就成了一个强烈磁场,让黄松坚放弃学业,不顾一切地从家乡直奔佛山学习石湾陶艺。     1961年底,祖庙大修。刚从佛山美术陶瓷学校毕业的黄松坚被安排去祖庙写生。一连十几天,他经常爬上屋顶上临摹,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从这时开始,他学习了很多工笔和技法。“瓦脊公仔比较细腻。年轻时学习的大量技法,在领袖人物创作上也得到极大的体现。cdn-wWw.2586.wANg”     创作故事     以陶艺作品表达 “中国梦”的主题     去年12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当时我一听到这句话,心中震颤了一下。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梦。作为一名石湾陶瓷艺术的工作者,我该如何来表达这个主题呢?”黄松坚说,这是他最初的疑问。后来,他想到,自己可用艺术的具体形象来参与和表达这种精神。因此萌生出了要创作习近平雕塑的想法。     据黄松坚介绍,人物的形象、面部的结构等都要集中表现人物的一种精神,这些外化的东西需要呈现出一种思想性,“创作领袖人物作品,难也难在这里。”     创作要点     领袖人物作品要做到     “远看有气魄 近看有神韵”     “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每一代领导人都会有一个统领全国的精神核心。我希望能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这个主题。而这也是我喜欢创作领袖人物的原因。”     黄松坚告诉记者,塑造一个领袖的陶艺作品,必须追求形与神的结合。简单说来,就是远看有气魄,近看有形神。外在的造型一定要像,而神韵则是内在的。那么,怎么塑造内在的神韵呢?他说,五官的变化有助于塑造神韵,不过这要靠技艺的积累。“一个作品,我们需要思考,他的哪个地方是比较特别的。眼神、嘴角、颧骨和面部肌理的变化等,这些都能更好地表现一个人的神韵。     创作成就     作品《继往开来》     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4年是新中国成立55周年和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黄松坚和其子黄志伟合作,在一尊陶塑中同时表现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形象,这件名为《继往开来》的作品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品采用汉代雕塑的团块结构和西洋雕塑块面结合的表现手法。三位伟人的排列是一种竖构图,整个作品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据黄松坚介绍,当时共发行了55件,其中第一号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9年,他创作了《承前启后》。该作品整体看是一座山,山上雕刻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四代领导人的头像。“石湾已往的人物陶塑作品,大多都是一件作品集中表现一个人物或同一时代的一群人,要在一尊陶塑中同时表现不同时代、不分主次的四位领袖伟人,还是很有难度的。”黄松坚说。作品一出来,即刻引来众多收藏者收藏。     说起自己为何这么喜欢创作领袖作品,黄松坚表示,领袖人物是一个民族的代表,通过表现他们能表达中华民族崛起的大气概。“我很喜欢这种创作风格。”     文/珠江时报记者 陈焯莹     图/珠江时报记者 戚伟雄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