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提出未来的可能性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12:00 点击:
1月17日下午,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论坛(武汉站)及年度影响力评选装置多媒体组初评在湖北美术馆举行,论坛嘉宾包括湖北作家协会主席方方、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青年策展人刘礼宾、雅昌艺术网副总编谢慕,嘉宾们以“装置多媒体艺术的变与不变”为主题,集中讨论了装置多媒体艺术在2012年的新趋势与新发展,以及装置多媒体多年来的材料、形式、语言的转变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在论坛中比较经典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装置艺术:“意大利艺术家丰塔纳,在一张空白画布上,突然拿了一个刀片把画布划一刀,画布变了,这就是装置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就这样从平面走向立体,有空间感了,这就是装置,但还不是雕塑。”
对于装置多媒体艺术的活力,大家都谈各个艺术门类架上艺术终结了,从而装置和影像就是未来。冀少峰认为装置艺术需要强调的是在场的经验,徐冰创造过《天书》人人都看不懂,后来他创造了一个《地书》,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懂,就是所有的标志,洗手间、休息室都是国际化的,人人都可以看到《天书》和《地书》的区别。方方女士也提出“说不如看,看不如说”两种方式,这强调的一定要有在场的经验。
冀少峰以艺术家傅中望的作品《收、藏、洗、晒》举例:“艺术家通过网上发布消息,然后征集旧衣服,通过这种网络的手段在征集的过程当中就有一个公众参与的过程。CDN-WWw.2586.wanG当衣服搜集过来以后每个衣服就带了每个人的体温、故事和趣味。”
或许有人会对此产生疑问,任何人都可以搜集衣服并放在展厅里,冀少峰认为这样并不代表就是艺术作品:“首先你没有原创,为什么他的《收、藏、洗、晒》就是艺术作品呢,他把一个最平常的现成品,日常实用品搬到了美术馆的展厅,使大家对艺术衣服产生了质疑,产生了讨论,引起了围观,这就是艺术。你把现成的衣服还是放在柜子里面,或者把衣服就在屋里屋外展示一下引起不了讨论,引起不了公众的关注,那就不是艺术作品。”
他还谈到装置艺术提出了未来的可能性,在未来最有活力的就是装置和影像,如果今天的展览没有装置和影像这个展览是不可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