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行业新闻 >> 正文
能为马布里塑像 为何不能为史铁生塑像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12:27 点击:
  2012年,北京金隅队在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总决赛中击败广东东莞银行队,历史上首次夺得CBA总冠军之后,立下汗马功劳的外援马布里就获得了北京这个城市最尊崇的礼遇,一尊他的铜像开始竖立在万事达中心的南广场,供人仰望。而相比马布里,作家史铁生就没有这样的“好运”,在他逝世两周年之时,地坛公园仍不能接受为他树立雕像的提议。     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的节选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个长久的存在。在“一个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曾经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家附近的地坛公园,这个荒芜冷落的废园,便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在这个古园里泡了十五年,《我与地坛》就是他与这个园子休戚与共的结晶。如今,地坛公园早已是人马喧嚣,只是史铁生早已感受不到,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对地坛公园的第一印象,是来自于史铁生。     作家的著作无形无味,却是一个城市最生动的文化与情感记忆。而雕塑就更是一种凝固的艺术,作为雕塑内容的一个分支的名人雕塑,是人们对这个人物由内而外的肯定,也承载着人们铭记其功、传承其志的愿景。仅国内就有很多公园都立有名人塑像,苏堤上的苏轼塑像、鼓浪屿皓月园的郑成功像,青岛老舍公园里的老舍塑像;身后入葬公园景区也早有先例:1956年,鲁迅移葬上海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2003年,陈寅恪夫妇落葬中科院庐山植物园……     作为北京本土的作家,史铁生对于这个城市、对于地坛公园的推广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地坛公园中萌生的精神力量和对生命的思考,才是史铁生遗存给大家最宝贵的财富。cDn-WWw.2586.WaNg从这一点上来说,地坛公园和史铁生早已不可分割。为史铁生立雕塑,对于更深地理解这座公园和人的关系,理解一个有符号意义的城市人的思想,都是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事情。而地坛公园,显然没有从这个方面思考问题,他们的理由是“地坛公园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适宜为现代人塑像且塑像要牵扯多家单位。”甚至他们最初的理由是“地坛是皇帝祭祀的场所,不宜让一尊作家铜像打搅其宁静。”     当然,就像史铁生夫人陈希米的新书《让“死”活下去》中写到的:“我想把你的骨灰埋在地坛。没有碑,也没有墓志铭,没有痕迹,也不要什么人知道。不,我们说好的,我们不要墓地。你说过的,只要想到你,无论在何处,就都是你的墓地,你就在那儿,在每一处,在我们想你的地方。”史铁生没必要和谁比较,也没必要非要以雕塑昭示谁,他来过这个世界,已是对我们最强烈的感召——只是这是作家和其家人的风骨,作为受其影响感其品格的我们,为什么会厚此而薄彼,只见他国月圆,不见本国月朗呢?     也许,马布里的塑像不处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区域,这是它能顺利树立的原因。我也无意让马布里躺着中枪,这事儿确实也与马布里无关。这只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对待作家和文人的态度有关,而这也许恰恰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我们做出有意无意的区别对待,做出让人心寒的非正常过滤,且给不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难道不是给这个城市的记忆画上了一片暗灰色?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