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雕塑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上街根雕从商品到作品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14:07 点击:
\
  产或加工的根雕产品约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年交易额约2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一连串数字,无一不体现着福州闽侯上街根雕产业的辉煌。

  可是,这亮眼的数字背后,却藏着鲜为人知的苦涩——产业链缺失、缺乏品牌运作,长期遭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这里出产的根雕作品,卖价10万元,到了浙江,摇身一变就标价78万元。

  问题出在哪?幡然醒悟过来的闽侯上街根雕产业,规划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那就是以文化作为市场的命脉,从根雕一条街到展示交易中心,再到集旅游、休闲、展览和销售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上街根雕,要在一个全新打造的平台上,把“文化”作为区别于其他专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着重打造,完成从“商品”变“作品”的蜕变。

  初尝甜头的展示交易中心

  今年10月13日,第一届中国·闽侯根雕艺术博览会举行,三座弧形建筑组成半圆形环扣着中央广场,正中立面一个硕大的“艺”字格外醒目。CDn-Www.2586.WANg

  这个就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根雕展示交易中心,面积约3.8万平方米,目前已有40多家企业入驻。

  根雕展示交易中心,正是闽侯上街根雕产业发展之路的第二步规划,取代了原始的积聚了大批作坊式生产企业的根雕一条街。

  中国根艺美术大师、闽侯县根艺美术学会会长吴杰,在展示交易中心里,有着一个600多平方米的根艺展示厅。

  走进其中,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文化气息。你会发现一个根雕的大千世界,佛祖、观音、达摩、山水、花鸟、虎豹……从20厘米到2米高的木根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吴杰笑着说:“我的根雕作品讲究传统的‘吉祥’和‘佛性’。你几乎看不到什么棱角,每件都有不同的特点。作品题材虽比较单一,但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也很灵活,雕工依木而定。”

  吴杰说,是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他决定在这里扎下根来。

  在他看来,做根雕首先要做文化,“根雕是一种文化,商家在这种文化中找寻经济价值,同时也拓宽了根雕艺术的生存发展空间。如果这两者割裂开来,你就会发现它们都难以有存在的空间。”

  说起这个展示交易中心,吴杰说,现在的根雕展示中心恰恰把市场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出来了,办出了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市场。根雕也从纯粹的交易‘商品’变成具有文化底蕴的工艺美术的‘作品’。”吴杰说,在上街的根雕展示中心,因为文化的魅力被吸引过来的客商比比皆是,这当中有像吴杰这样专门设立工作室的中国根艺美术大师,还有意达工艺、如意木雕、大森精艺等在行业内有实力、有一定知名度的木根雕企业。

  如今,走进上街根雕展示交易中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来这里不仅仅是逛市场,也是一种文化的享受。”吴杰说,一辆辆大巴来到根雕城,带来一批批的游客和采购商,他们有的一呆就是一天甚至几天,在与作品交流、会意之后,大都满载而归。

  曾经“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

  有了根雕展示交易中心,闽侯上街的根雕产业已初露锋芒。

  也只有亲历其中变化的行内人,忆起曾经规模虽大,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才会唏嘘不已。

  闽侯上街的根雕文化,还要从数千年前说起。

  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中国三大木雕发源地之一。数千年传承发展,渐渐形成象园、大坂、雁塔三个流派。“中国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也已经成为根雕业内的共识。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福州城建提速、征地拆迁,原本位于市区的象园、大坂等地根雕企业和作坊逐渐迁移至西郊的闽侯县上街镇。

  上街根雕渐成规模,发展根雕企业1000多家,相关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上街生产或加工的根雕产品约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年交易额约20亿元,上街逐渐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根雕生产、销售基地之一。

  “虽然上街根雕产品约占全国80%的份额。但上街上千家根雕企业大多是作坊式生产,散落在十几个村,坐等客户上门交易,相互杀价、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仅局限于加工、生产环节,在本地没有交易市场,多数产品直接被销往省内外大型专业市场,附加值不高。”上街根雕展示交易中心负责人林烯颇为感慨。

  由此,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浙江东阳及我省莆田等地厂商从上街购买根雕作品后,进行二次加工包装,价格倍增。吴杰本人即有这样的经历,“在东阳木雕城,看到我的一件作品标价78万元,而当初我卖出去的时候不到10万元。”他说,如果营销做不好,根雕的生产商只能赚取加工费,获得的利润不大。此外,“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得木根雕产品更显廉价。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上街根雕人痛定思痛,规划出了根雕文化发展之路,于是全新的上街根雕展示交易中心开业,上街根雕生产基地正在兴建,扶持根雕产业发展政策也即将出台……

  文化创意产业园呼之欲出

  市场的转型发展,振兴了“闽侯木根雕”,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连锁效应,木雕工艺品、木雕家具等产业迅速崛起。在民间还涌现出了许多木雕创意设计、工艺研发、网络信息、广告经营、机械制造、技工培训等一批新行当,不断吸引着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人才流向闽侯上街汇集。

  “闽侯木雕”特色文化作为闽侯县的一项核心产业,已显示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如今,闽侯县正在做好相关申报工作,争取将上街根雕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把根雕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相关促进根雕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资金、用地、人才培训、经济协作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从政策上、制度上做好上街木根雕产业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转型升级是市场立足特色、打造品牌市场的需要。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转型。“海西在发展,闽侯的木雕行业也急需在原有的基础上搭建更大的平台。”闽侯县根艺美术学会秘书长邓毅说。

  为此,闽侯上街木雕、根雕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呼之欲出。目前一期项目预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21638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具有上街木雕、根雕特色的集生产、旅游的花园式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将新增产值5亿元人民币以上,安置失地农民6000多人,外来技工2000人。

  二期项目将把生产基地向外辐射,建设规模扩大至300亩。将集生产基地、创业园区、培训基地、产品展示园区为一体。邓毅表示,在此基础上,未来还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并将建设全国大师工艺品收藏拍卖中心与全国大师技艺交流中心。同时,还将积极创建星级旅游景区,将木雕、建筑、历史文化名人等闽侯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相融合,把创意产业园建成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旅游与休闲相结合、展览与销售相结合的现代化基地。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