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让木雕艺术传播友谊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22:51 点击:
非洲素有“坐在文明门坎上的母亲”之称。“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即与非洲有往来。公元762年,唐朝人杜环乘商船周游阿拉伯列国返回后,著有《经行记》一书,叙述了他到达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所见所闻。因此说中国对非洲的了解,比郑和下西洋要早得多!
我历来对非洲艺术感兴趣,为它丰富的想象力倾倒。因此只要听说有来自非洲的石雕木雕一类展览,我是一定要去的,并买回一两件置于家中欣赏。说起非洲艺术情结,这恐怕同我多年从事艺术评论不无关系,知道西方的凡高、毕加索、摩尔、卡尔德等艺术大师的创作都深受其影响。1956年,毕加索在法国私宅会见张大千时讲:“在世界上有艺术的地方,第一是中国,第二是源于中国的日本,第三是非洲。东方的中国人和非洲黑人是真正懂艺术的,白人根本无艺术,也不懂艺术。”这个观点似乎有些偏激,但恐怕也确实反映了毕加索当时的看法。元朝时非洲著名旅行家伊本•贝图达游历中国后,感慨道:“中国人是世界各民族中手艺最高明、最富有艺术才华的人民。”中国艺术当时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以后通过参观毕加索和非洲艺术作品展,我更相信毕加索所言是发自内心的。他的作品中有明显吸收非洲艺术风格的痕迹,却融会消化得那样自然,可见他对非洲艺术特色领会的透彻,领悟了精髓,在认真观摩后确让人心悦诚服。前年我曾买到两件作品:一件是津巴布韦制作的非洲妇女头像石雕,那永恒的微笑永远让我愉悦。cDn-WWw.2586.WaNG另一件是被我称做“全家福”的三人石雕,抽象意味的造型令我叹服。几天前,我到朝阳区十里河的高力国际灯具港购物,在地下家具饰品展厅,无意中发现一处专营非洲石雕木雕的展馆,不禁有些惊讶兴奋。
展馆的装修很有特点,从远处望去,一座四米多高的假山矗立门前,依山是几棵高大的芭蕉树,树影下是一群来自肯尼亚的长颈鹿木雕。从20多厘米的小鹿到2米多高的大鹿应有尽有。门前标牌上镌刻着“野牛非洲工艺品”字样。假山下水池里锦鲤往来倏忽,泉水潺潺,非洲音乐袅袅。馆内展品众多,木雕、石雕、首饰、绘画、布艺、书包、非洲鼓乐,以及非洲古董和小家具。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石雕,有四肢放松神态悠闲乘凉的老人;有舐犊情深的长颈鹿;有母象居中、两翼为小象的正面雕塑,也有众海豚鱼跃嬉戏的立体透雕;件件质地光滑,肌理细腻,线条流畅,于半抽象的造型中充溢着一种强烈的动感。木雕中,一位黑人妇女头盘细辫,神色忧郁凝重,颈以下作为基座的躯体保留了树皮,成为她天然的服装,显得十分得体。作品由整根乌木雕成,如此粗壮的乌木材,大约当有上千年树龄了吧!除了写实作品,有的半抽象作品更耐人寻味。比如一件大型立体透雕,石面布满豆青色斑纹,盘根错节的线条被雕成一个个向上攀缘的人形,犹如一棵生生不息、繁衍发达的龙孙树展现在人们面前。不要说艺术造型令人匪夷所思,就是这样漂亮的石料也十分少见。郭力说,作者告诉他,原石面并不是这种颜色,待剖开后才发现里面的纹路竟这样美丽,所以从构思到创作也确实下了一番工夫。作品使我想起一位外国雕塑大师的名言:“一边打石头,一边听石头说话吧!”用素朴率真的雕塑形式表现人对生命的热烈追求,这正是原始艺术的精髓。摩尔主张:“一件作品应该具备内在的能量,它有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并不从属于它再现的对象。”意即即使作品是并非具象的抽象形式,也要体现出有机的生物形态,与整个大自然血脉相通。这件透雕构思之妙,使我想起人的心理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关系。作为物理空间之外的心理空间,反映出人的修养和悟性。只有雕塑作品的实空转换具有内在的审美内涵,才能通过人的视觉调动人潜在的审美意识,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带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享受。
“野牛”非洲工艺品展厅主人郭力先生40来岁,中等身材,精明强干,知书达礼。他说,乌木虽然坚硬沉重,但性脆下刀易崩,并不是最好的雕材;而玫瑰木同样硬度很高,却木质细腻又有韧性,表现细节更加出色,如刻画头发亦可纤毫毕现,因此成为名家雕刻用材的首选,许多精品即是出自玫瑰木。他说,他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著名的希尔顿大饭店,见过一件玫瑰木雕刻的精品,高度大约有60公分——一位黑人妇女背着孩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纤毫毕现的雕工,逼真生动的神态,美丽自然的木质肌理纹饰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显然出自肯尼亚名家之手;虽售价合人民币10000多元,价格在当地都不算便宜,可要放在北京,恐怕也早卖出去了,有经济实力的识货人总是有的。他说着从架上取下一件面带微笑的非洲黑人少女雕像。作品呈长条形,头顶密密麻麻的黑色凹坑象征着盘结的发辫;耳环高垂,颈下华丽的裙饰与头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作品攥在手中沉颠颠的,手感很好,雕刻之精在众多作品中确实出类拔萃,不愧出自非洲名家,下有作者签名。在另一间小展厅里,有一件真人大小的木雕,表现的是母子亲情——一位黑人妇女将幼子高高举起,四目对视,母亲充满溺爱的眼神栩栩如生,形态十分逼真。它体现出非洲雕塑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对生命本源的崇拜。这类作品常常通过对女性特征的刻画,如对女性双乳的强调、夸张和变形,将乳房表现成向前放射状的尖形锥体,突出女性作为孕育生命源泉的观念,并将其升华到一种具有宗教信仰色彩的高度。它使我想起美国第斯曼夫人的一段著名论述:“非洲的艺术制作,不是徒供欣赏,而是为神灵与王者服职。而其作用,非为装饰。过去以迄现在,都是为那社会生存本体而表达与支持他们的基本精神价值。因此,非洲雕刻很少涉及于什么运动、态度以及逸事的起伏,而专致于描述一种永恒的存在。”应该说,评价是十分精辟中肯的。看到我对非洲石木雕塑的浓厚兴趣,作为同好,郭力向我讲述了他经商的历程。
原来,郭力专业是织染,故对色彩感觉敏锐。他酷爱艺术,对雕塑、绘画、文学都有浓厚的兴趣。多年来,个人爱好与专业未能有机结合,一直成为他心中的缺憾。终于一个机遇,使他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归宿。2003年,他和家人到肯尼亚探亲。旅游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每年外国游人都很多。当地的石、木雕不仅闻名非洲,而且享誉世界。首都内罗毕的马赛市场类似中国的赶集,专营工艺品。因只在星期二开放,故被称作“星期二市场”。数百个摊位上不仅有用天然红玛瑙、孔雀石雕琢的头饰、项链、手镯、挂件,更有琳琅满目的石雕木雕。大象、犀牛、野牛、狮子、猎豹及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雕像,生动传神,令人目不暇接。初来乍到的郭力被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作品迷住了,仿佛走进艺术的迷宫,流连忘返,爱不释手。当他把带回国的木雕分送给亲友时,博得人们的一致称赞,这使他深受鼓舞。他想,能不能将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干呢?这既把爱好与工作结合了起来,又为促进中非人民的友谊和了解做出了贡献。一年后,他重返肯尼亚,热情的人们喊着“卡立报,卡立报!”(当地土语“欢迎,欢迎!)来接他,使他倍感温暖。他还去了木雕工艺同样发达的坦桑尼亚。回国时,利用6个同伴的行李指标(乘机每人只能随身携带20公斤物品),他足足带回了100多公斤石木雕工艺品,连日常生活用品都留在当地了。他和亲戚合开了家“野牛”非洲工艺品展馆,顾客的喜爱痴迷,使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郭力说,当地市场上的石木雕塑,如果不是名家制作的精品,用咱们的消费标准来衡量,应该说不算贵;由于制作普遍,有些还非常便宜。关键在作品运回国的附加值太高,能超过工艺品本身几倍甚至十几倍。数万元往返机票不说,内罗毕属高消费旅游城市,商品大多进口,物价是中国三倍,几个月下来光食宿就要花不少钱。又如长途运输,抛开雇佣司机、保镖、向导、翻译不说,当地汽油也比国内贵,合人民币8元一升;从蒙巴萨到内罗毕有800公里,光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空运货物回国一公斤10美元。海运虽经济,但在没有外港的国家采购,如坦桑尼亚,需要重复报关纳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乌木、红木雕刻都很有名,但有的中国旅游者认为坦桑尼亚的木雕更正宗。此外还有库房费用、集装箱费用、物品装卸中损耗,进中国海关纳税等等。正因为运输困难,在肯尼亚有公司的一些中国老板买了相当不错的木雕,却苦于不便携带只好忍痛暂时留在当地。在肯尼亚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办事,免不了遇到各种麻烦,这时小费是一定要给的;对募捐的慈善事业要积极参加,努力融入当地社会,与非洲人民沟通感情。而回国后租房开店做广告,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件作品的成本可想而知。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怨不得他一年做下来竟没挣到钱,弄了个赔本赚吆喝,但这却动摇不了他继续做下去的决心。他坚信只要熟悉了情况,减少各种中间环节,节约成本,精打细算还是可以把成本降下来的。郭力十分重视信誉,认为信誉是成功经商之本。非洲环境炎热潮湿,当地人又主张应当在原材料有生命的状态下创作,虽然木材已经过自然风干,但仍然无法保证作品符合科学的脱水标准。因此在郭力的库房里,有大蓄水池调节室内湿度,模仿非洲当地气候,使作品有一个逐步适应中国北方气候的过渡过程。还要为作品涂核桃油、打蜡。作品要经过半年以上的保养,经受过时间的检验才予出售。如春天到货的作品要历经夏、秋、冬三季后再卖,这样可提高木材材质的稳定系数。
“在人们心目中非洲炎热潮湿,中国人在肯尼亚生活能习惯吗?”我问郭力。郭力说,非洲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热,像肯尼亚,因为海拔1500公尺,又东临印度洋,沿岸年均温不超过26摄氏度,国土中央至西南地区属热带草原,年均温仅20摄氏度,全年只分雨季和小雨季,气候宜人。比咱们这里住着还舒适呢!“那么到肯尼亚旅游方便吗?”郭力说,现在肯尼亚、津巴布韦等非洲8国已正式向中国开放旅游,但去的国内游客并不多。究其原因,无非是还保留着非洲贫穷落后的老印象。其实非洲非常值得看看。以肯尼亚为例,国内有40多座国家公园和动物保护区,世界著名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达1670平方公里,里面生活着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常可见数万头斑马、羚羊、非洲野牛和大象群及犀牛、猎豹等罕见动物,每年大规模的动物迁徙场面极为壮观。东非大裂谷的纳库鲁湖区内栖息着200多万只火烈鸟,是鸟类生活理想的天堂,非常值得一看。最有特色的当属亚伯达利山树顶酒店,酒店建在山谷丛林中的树上,由无数树干支撑搭起,30间房子分为3层,居高临下可观赏飞禽走兽,却决不许惊动它们。当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当公主时住在酒店,谁知突然接到老国王驾崩由她即位的诏书,遂有了她上树下树身份巨变的故事。蒙巴萨位于肯尼亚南部,东临印度洋,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市内有49座清真寺,有的已有数百年历史,世界各地来朝拜的伊斯兰教徒络绎不绝。在蒙巴萨海滨,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水上运动,如潜水、滑板、跳伞、风帆、钓鱼等。这里的海产品极为丰富,螃蟹、龙虾都是刚打捞上来的,鲜美可口,其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住上几天也不会玩腻的。
最后,郭力表示:在中国,尤其是北京,不乏艺术品位高的鉴赏者;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艺术;作为一项事业,经营非洲石雕木雕一定有着光明的前景,他愿为中国与非洲人民的友好往来继续做贡献。
我历来对非洲艺术感兴趣,为它丰富的想象力倾倒。因此只要听说有来自非洲的石雕木雕一类展览,我是一定要去的,并买回一两件置于家中欣赏。说起非洲艺术情结,这恐怕同我多年从事艺术评论不无关系,知道西方的凡高、毕加索、摩尔、卡尔德等艺术大师的创作都深受其影响。1956年,毕加索在法国私宅会见张大千时讲:“在世界上有艺术的地方,第一是中国,第二是源于中国的日本,第三是非洲。东方的中国人和非洲黑人是真正懂艺术的,白人根本无艺术,也不懂艺术。”这个观点似乎有些偏激,但恐怕也确实反映了毕加索当时的看法。元朝时非洲著名旅行家伊本•贝图达游历中国后,感慨道:“中国人是世界各民族中手艺最高明、最富有艺术才华的人民。”中国艺术当时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以后通过参观毕加索和非洲艺术作品展,我更相信毕加索所言是发自内心的。他的作品中有明显吸收非洲艺术风格的痕迹,却融会消化得那样自然,可见他对非洲艺术特色领会的透彻,领悟了精髓,在认真观摩后确让人心悦诚服。前年我曾买到两件作品:一件是津巴布韦制作的非洲妇女头像石雕,那永恒的微笑永远让我愉悦。cDn-WWw.2586.WaNG另一件是被我称做“全家福”的三人石雕,抽象意味的造型令我叹服。几天前,我到朝阳区十里河的高力国际灯具港购物,在地下家具饰品展厅,无意中发现一处专营非洲石雕木雕的展馆,不禁有些惊讶兴奋。
展馆的装修很有特点,从远处望去,一座四米多高的假山矗立门前,依山是几棵高大的芭蕉树,树影下是一群来自肯尼亚的长颈鹿木雕。从20多厘米的小鹿到2米多高的大鹿应有尽有。门前标牌上镌刻着“野牛非洲工艺品”字样。假山下水池里锦鲤往来倏忽,泉水潺潺,非洲音乐袅袅。馆内展品众多,木雕、石雕、首饰、绘画、布艺、书包、非洲鼓乐,以及非洲古董和小家具。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石雕,有四肢放松神态悠闲乘凉的老人;有舐犊情深的长颈鹿;有母象居中、两翼为小象的正面雕塑,也有众海豚鱼跃嬉戏的立体透雕;件件质地光滑,肌理细腻,线条流畅,于半抽象的造型中充溢着一种强烈的动感。木雕中,一位黑人妇女头盘细辫,神色忧郁凝重,颈以下作为基座的躯体保留了树皮,成为她天然的服装,显得十分得体。作品由整根乌木雕成,如此粗壮的乌木材,大约当有上千年树龄了吧!除了写实作品,有的半抽象作品更耐人寻味。比如一件大型立体透雕,石面布满豆青色斑纹,盘根错节的线条被雕成一个个向上攀缘的人形,犹如一棵生生不息、繁衍发达的龙孙树展现在人们面前。不要说艺术造型令人匪夷所思,就是这样漂亮的石料也十分少见。郭力说,作者告诉他,原石面并不是这种颜色,待剖开后才发现里面的纹路竟这样美丽,所以从构思到创作也确实下了一番工夫。作品使我想起一位外国雕塑大师的名言:“一边打石头,一边听石头说话吧!”用素朴率真的雕塑形式表现人对生命的热烈追求,这正是原始艺术的精髓。摩尔主张:“一件作品应该具备内在的能量,它有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并不从属于它再现的对象。”意即即使作品是并非具象的抽象形式,也要体现出有机的生物形态,与整个大自然血脉相通。这件透雕构思之妙,使我想起人的心理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关系。作为物理空间之外的心理空间,反映出人的修养和悟性。只有雕塑作品的实空转换具有内在的审美内涵,才能通过人的视觉调动人潜在的审美意识,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带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享受。
“野牛”非洲工艺品展厅主人郭力先生40来岁,中等身材,精明强干,知书达礼。他说,乌木虽然坚硬沉重,但性脆下刀易崩,并不是最好的雕材;而玫瑰木同样硬度很高,却木质细腻又有韧性,表现细节更加出色,如刻画头发亦可纤毫毕现,因此成为名家雕刻用材的首选,许多精品即是出自玫瑰木。他说,他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著名的希尔顿大饭店,见过一件玫瑰木雕刻的精品,高度大约有60公分——一位黑人妇女背着孩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纤毫毕现的雕工,逼真生动的神态,美丽自然的木质肌理纹饰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显然出自肯尼亚名家之手;虽售价合人民币10000多元,价格在当地都不算便宜,可要放在北京,恐怕也早卖出去了,有经济实力的识货人总是有的。他说着从架上取下一件面带微笑的非洲黑人少女雕像。作品呈长条形,头顶密密麻麻的黑色凹坑象征着盘结的发辫;耳环高垂,颈下华丽的裙饰与头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作品攥在手中沉颠颠的,手感很好,雕刻之精在众多作品中确实出类拔萃,不愧出自非洲名家,下有作者签名。在另一间小展厅里,有一件真人大小的木雕,表现的是母子亲情——一位黑人妇女将幼子高高举起,四目对视,母亲充满溺爱的眼神栩栩如生,形态十分逼真。它体现出非洲雕塑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对生命本源的崇拜。这类作品常常通过对女性特征的刻画,如对女性双乳的强调、夸张和变形,将乳房表现成向前放射状的尖形锥体,突出女性作为孕育生命源泉的观念,并将其升华到一种具有宗教信仰色彩的高度。它使我想起美国第斯曼夫人的一段著名论述:“非洲的艺术制作,不是徒供欣赏,而是为神灵与王者服职。而其作用,非为装饰。过去以迄现在,都是为那社会生存本体而表达与支持他们的基本精神价值。因此,非洲雕刻很少涉及于什么运动、态度以及逸事的起伏,而专致于描述一种永恒的存在。”应该说,评价是十分精辟中肯的。看到我对非洲石木雕塑的浓厚兴趣,作为同好,郭力向我讲述了他经商的历程。
原来,郭力专业是织染,故对色彩感觉敏锐。他酷爱艺术,对雕塑、绘画、文学都有浓厚的兴趣。多年来,个人爱好与专业未能有机结合,一直成为他心中的缺憾。终于一个机遇,使他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归宿。2003年,他和家人到肯尼亚探亲。旅游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每年外国游人都很多。当地的石、木雕不仅闻名非洲,而且享誉世界。首都内罗毕的马赛市场类似中国的赶集,专营工艺品。因只在星期二开放,故被称作“星期二市场”。数百个摊位上不仅有用天然红玛瑙、孔雀石雕琢的头饰、项链、手镯、挂件,更有琳琅满目的石雕木雕。大象、犀牛、野牛、狮子、猎豹及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雕像,生动传神,令人目不暇接。初来乍到的郭力被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作品迷住了,仿佛走进艺术的迷宫,流连忘返,爱不释手。当他把带回国的木雕分送给亲友时,博得人们的一致称赞,这使他深受鼓舞。他想,能不能将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干呢?这既把爱好与工作结合了起来,又为促进中非人民的友谊和了解做出了贡献。一年后,他重返肯尼亚,热情的人们喊着“卡立报,卡立报!”(当地土语“欢迎,欢迎!)来接他,使他倍感温暖。他还去了木雕工艺同样发达的坦桑尼亚。回国时,利用6个同伴的行李指标(乘机每人只能随身携带20公斤物品),他足足带回了100多公斤石木雕工艺品,连日常生活用品都留在当地了。他和亲戚合开了家“野牛”非洲工艺品展馆,顾客的喜爱痴迷,使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郭力说,当地市场上的石木雕塑,如果不是名家制作的精品,用咱们的消费标准来衡量,应该说不算贵;由于制作普遍,有些还非常便宜。关键在作品运回国的附加值太高,能超过工艺品本身几倍甚至十几倍。数万元往返机票不说,内罗毕属高消费旅游城市,商品大多进口,物价是中国三倍,几个月下来光食宿就要花不少钱。又如长途运输,抛开雇佣司机、保镖、向导、翻译不说,当地汽油也比国内贵,合人民币8元一升;从蒙巴萨到内罗毕有800公里,光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空运货物回国一公斤10美元。海运虽经济,但在没有外港的国家采购,如坦桑尼亚,需要重复报关纳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乌木、红木雕刻都很有名,但有的中国旅游者认为坦桑尼亚的木雕更正宗。此外还有库房费用、集装箱费用、物品装卸中损耗,进中国海关纳税等等。正因为运输困难,在肯尼亚有公司的一些中国老板买了相当不错的木雕,却苦于不便携带只好忍痛暂时留在当地。在肯尼亚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办事,免不了遇到各种麻烦,这时小费是一定要给的;对募捐的慈善事业要积极参加,努力融入当地社会,与非洲人民沟通感情。而回国后租房开店做广告,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件作品的成本可想而知。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怨不得他一年做下来竟没挣到钱,弄了个赔本赚吆喝,但这却动摇不了他继续做下去的决心。他坚信只要熟悉了情况,减少各种中间环节,节约成本,精打细算还是可以把成本降下来的。郭力十分重视信誉,认为信誉是成功经商之本。非洲环境炎热潮湿,当地人又主张应当在原材料有生命的状态下创作,虽然木材已经过自然风干,但仍然无法保证作品符合科学的脱水标准。因此在郭力的库房里,有大蓄水池调节室内湿度,模仿非洲当地气候,使作品有一个逐步适应中国北方气候的过渡过程。还要为作品涂核桃油、打蜡。作品要经过半年以上的保养,经受过时间的检验才予出售。如春天到货的作品要历经夏、秋、冬三季后再卖,这样可提高木材材质的稳定系数。
“在人们心目中非洲炎热潮湿,中国人在肯尼亚生活能习惯吗?”我问郭力。郭力说,非洲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热,像肯尼亚,因为海拔1500公尺,又东临印度洋,沿岸年均温不超过26摄氏度,国土中央至西南地区属热带草原,年均温仅20摄氏度,全年只分雨季和小雨季,气候宜人。比咱们这里住着还舒适呢!“那么到肯尼亚旅游方便吗?”郭力说,现在肯尼亚、津巴布韦等非洲8国已正式向中国开放旅游,但去的国内游客并不多。究其原因,无非是还保留着非洲贫穷落后的老印象。其实非洲非常值得看看。以肯尼亚为例,国内有40多座国家公园和动物保护区,世界著名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达1670平方公里,里面生活着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常可见数万头斑马、羚羊、非洲野牛和大象群及犀牛、猎豹等罕见动物,每年大规模的动物迁徙场面极为壮观。东非大裂谷的纳库鲁湖区内栖息着200多万只火烈鸟,是鸟类生活理想的天堂,非常值得一看。最有特色的当属亚伯达利山树顶酒店,酒店建在山谷丛林中的树上,由无数树干支撑搭起,30间房子分为3层,居高临下可观赏飞禽走兽,却决不许惊动它们。当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当公主时住在酒店,谁知突然接到老国王驾崩由她即位的诏书,遂有了她上树下树身份巨变的故事。蒙巴萨位于肯尼亚南部,东临印度洋,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市内有49座清真寺,有的已有数百年历史,世界各地来朝拜的伊斯兰教徒络绎不绝。在蒙巴萨海滨,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水上运动,如潜水、滑板、跳伞、风帆、钓鱼等。这里的海产品极为丰富,螃蟹、龙虾都是刚打捞上来的,鲜美可口,其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住上几天也不会玩腻的。
最后,郭力表示:在中国,尤其是北京,不乏艺术品位高的鉴赏者;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艺术;作为一项事业,经营非洲石雕木雕一定有着光明的前景,他愿为中国与非洲人民的友好往来继续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