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判斷雕塑價值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38:11 点击:
雕塑起源于禮教,尊鬼神,敬天地,雕塑的重心傾向于工藝美術,其立體感、唯美性使得雕塑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然而,在陶器、青銅器以及玉器等藝術品在收藏界占主流地位的情形下,雕塑因其社會價值預期較低,而常常出現“有價無市”的現象。直到近幾年,隨著西風東漸,雕塑也“牆內開花牆外香”,收藏家們逐漸認可雕塑,並重新審視雕塑的收藏價值,雕塑收藏開始預熱……
雕塑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在史前社會,人類制造工具時,在對石頭、木頭、骨頭、泥巴等材質加工的過程中,大量運用雕刻、堆塑等手法,最早的雕塑藝術在原始器物中產生了。隨著人類思想能力的發展,開始有了精神文化層面的雕塑追求,生存、祭祀、祈福、裝飾等具有獨立意義的雕塑誕生了。
雕塑收藏,國內國外兩重天
中國原始雕塑的最初形態是陶制品,甘肅大地灣出土的陶瓶人頭像,可謂是早期人物雕塑的開端,距今有七千年歷史。中國古代雕塑綱的負責人鞠先生說,雖然中國雕塑藝術歷史悠久,但由于傳統的欣賞文化習慣使然,中國對書畫、玉器、陶器等收藏較為重視,導致人們對雕塑藝術的認識與需求不足,所以在收藏市場中,雕塑藝術品一直未能與繪畫藝術平分秋色,基本上價格偏低,成交量不大。
從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國內220多家拍賣公司的雕塑總拍品達793件,其中預展拍品65件,已成交拍品540件,未成交拍品188件,成交比率為74%,總成交金額約1.36億元。cDN-WwW.2586.wAnG這些數字與動輒一個專場、一件拍品就上億的書畫、瓷器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書畫、瓷器和玉器受到如此的重視是因為:在我國古代,書畫家一般都是文人、士大夫,這些人社會地位高,作品自然受到社會上層人士的追捧和重視;瓷器和玉器,因為皇家御用,或被有身份的人佩戴,也容易被社會認同。而古代的建築、工藝、雕塑等造型家,無論多杰出,在中國傳統的封建思想下也被視同“匠人”,地位低下,得不到主流社會的尊重,被史籍記載下來的更少。
相比之下,在歐美和東南亞一些地區,雕塑作品卻成為眾多實力藏家追捧的對象。近年來,在歐美市場,拍賣價2000萬美元以上的雕塑已屢見不鮮,2005年,英國克里斯蒂拍賣在雕塑拍賣上進賬9700萬美元,蘇富比更是創下1.26億美元的新高。
在雕塑于國外引起熱潮,國際價格日益攀升的帶動下,不少先知先覺的投資者開始關注中國的雕塑藝術品,大量低價收購尚未火熱的雕塑收藏品。因為從投資角度看,在雕塑、油畫和中國畫中,雕塑價位最低,最容易介入。
雖然目前雕塑收藏者在國內尚屬鳳毛麟角,但不可否認的是,雕塑作品近兩年市場表現不容小覷。以雅昌藝術綱上的拍賣數據為例,2005年和2006年的拍賣總數達520多件,是過去10年拍賣總和的2倍以上,雕塑收藏的行情正在啟動。
劍走偏鋒,前途無限
與其他領域的投資行為一樣,藝術品投資除了要擁有經濟資本之外,還要具備對市場高度了解和理性判斷的能力,有時甚至還要具備一定的超前意識。針對當前藝術品市場中國書畫和油畫投資已逐漸趨向飽和的態勢,不少投資者開始劍走偏鋒,另辟蹊徑,將注意力集中到目前暫時還不為人們重視和熱捧的雕塑領域。
1995年,在嘉德拍賣公司的春季拍賣會上,架上雕塑在中國藝術拍賣市場首次亮相。這次拍出了四件架上雕塑作品,成交價從幾萬元至二十多萬元不等。這次成功似乎預示著中國雕塑將走出市場困境,並形成穩定的收藏群體。
事實上,這不過是曇花一現。隨后,雕塑的市場又陷入了沉寂。拍賣市場上再也沒有如此的佳績,大多數雕塑流拍,成交的作品價格也與繪畫的市場狀況形成天壤之別。
直到近幾年,雕塑在中國又逐漸引起了藏家的注意。2006年11月,著名雕塑家雷宜鋅在全球雕塑名家中憑實力一舉中標,獲得雕塑已故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石像的重任。這尊雕像將于2008年矗立在美國白宮附近的馬丁路德金廣場中心,與美國總統府白宮、華盛頓紀念碑及林肯紀念堂比鄰而居。
2007年4月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秋季拍賣會上,中國雕塑創下該類作品在世界拍賣市場上的新紀錄。台灣著名雕塑家朱銘的銅雕《太極系列單邊下勢》被一位美國私人收藏家以829.6萬港元拍下,同時創下中國當代雕塑在世界拍賣市場的新紀錄。
從國際市場看,雕塑近幾年進入了市場黃金時期,雕塑拍賣更是如火如荼。2002年11月,畢加索的雕塑《狒狒和它的幼崽》在美國克里斯蒂拍賣行以670萬美元拍出。同年,佳士德拍賣行以1430萬美元拍出瑞典雕塑家賈克梅蒂的《站立的高大婦女》,創造雕塑拍賣的歷史紀錄。2004年春季,倫敦蘇富比拍賣行拍賣的印象派大師德加的雕塑《十四歲的芭蕾舞女》,以450萬英鎊成交。2005年5月4日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舉行的紐約佳士得“印象派和現代藝術拍賣會”取得巨大成功,雕塑大師布朗庫西(Brancusi)的一件雕塑《空中飛鳥》以2745萬美元成交,創下雕塑品拍賣的世界最高價格紀錄。此外,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的《側臥的母親和嬰兒》拍出570萬美元。
因此,隨著中國雕塑藝術漸趨成熟,收藏市場的勢頭也逐漸向好,已見端倪。不少收藏家和鑒賞家都看好雕塑市場的前景。一些私人投資機構已經開始著手對中國雕塑進行系統性的收藏購買。可以看出,現在國內雕塑市場剛起步,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間。
四大因素判斷雕塑價值
中國古代雕塑綱的鞠先生說,目前雕塑價格與價值並不匹配,現在介入是最佳時機。對于初入收藏雕塑的投資者來說,要多了解雕塑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多參加雕塑展覽培養藝術美感。
一般來說,雕塑價值主要從以下幾個因素判斷。
1. 代表性。收藏首先應考慮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作者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各個地區、各種風格、流派、藝術事件、各個藝術時期的有影響的作品。同時藝術家有突出的個人風格也很重要。此外,雕塑作者的創意、知名度、在行業中的地位等因素作一定考量,這些因素直接關系到雕塑作品的價值及未來的升值潛力。
2. 唯美性和創新性。不少雕塑收藏者尚不成熟,大多是憑著自己的興趣和直覺判斷在買,他們把生活中的審美標準與藝術鑒賞的審美標準等同起來。羅丹、馬約爾、布爾德爾等寫實大師,他們的作品不僅僅是寫實、唯美,更講究形體、空間處理,強調體量感和空間感,以及人物個性和內心世界的表達,同時強調創新性,體現很強的個人風格。古典主義時期,雕塑的語言就是人體的語言。人體一直是雕塑的唯一重要命題。但羅丹卻把注意力從表現人體骨骼肌肉的生動變化和人物情感的矛盾沖突轉移到人體自然運動中形成的團塊和形式感上來,形成自己獨特的人體雕塑風格。
3. 裝飾性。中國古代雕塑的裝飾性相當突出,是因為它的裝飾性體現出它的審美性和藝術性。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不管是明器藝術、宗教造像還是建築裝飾雕刻,都普遍反映著傳統悠久的裝飾趣味。最顯著的例子是欣賞教材中的雲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獅。佛像的對稱式坐姿和圖案化的袈裟衣紋處理,使之顯出濃厚的裝飾性,更好地發揮它們作為建築裝飾的功能。
4. 繪畫性。雕塑和繪畫是一對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藝美術。從彩陶時代起,塑繪便互相補充、緊密結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繪質”,在雕塑上加彩(專業術語稱作“妝鑾”)以提高雕塑的表現能力。現存的歷代雕塑,有許多就是妝鑾過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藝術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間雕塑仍保持妝鑾傳統。
雕塑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在史前社會,人類制造工具時,在對石頭、木頭、骨頭、泥巴等材質加工的過程中,大量運用雕刻、堆塑等手法,最早的雕塑藝術在原始器物中產生了。隨著人類思想能力的發展,開始有了精神文化層面的雕塑追求,生存、祭祀、祈福、裝飾等具有獨立意義的雕塑誕生了。
雕塑收藏,國內國外兩重天
中國原始雕塑的最初形態是陶制品,甘肅大地灣出土的陶瓶人頭像,可謂是早期人物雕塑的開端,距今有七千年歷史。中國古代雕塑綱的負責人鞠先生說,雖然中國雕塑藝術歷史悠久,但由于傳統的欣賞文化習慣使然,中國對書畫、玉器、陶器等收藏較為重視,導致人們對雕塑藝術的認識與需求不足,所以在收藏市場中,雕塑藝術品一直未能與繪畫藝術平分秋色,基本上價格偏低,成交量不大。
從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國內220多家拍賣公司的雕塑總拍品達793件,其中預展拍品65件,已成交拍品540件,未成交拍品188件,成交比率為74%,總成交金額約1.36億元。cDN-WwW.2586.wAnG這些數字與動輒一個專場、一件拍品就上億的書畫、瓷器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書畫、瓷器和玉器受到如此的重視是因為:在我國古代,書畫家一般都是文人、士大夫,這些人社會地位高,作品自然受到社會上層人士的追捧和重視;瓷器和玉器,因為皇家御用,或被有身份的人佩戴,也容易被社會認同。而古代的建築、工藝、雕塑等造型家,無論多杰出,在中國傳統的封建思想下也被視同“匠人”,地位低下,得不到主流社會的尊重,被史籍記載下來的更少。
相比之下,在歐美和東南亞一些地區,雕塑作品卻成為眾多實力藏家追捧的對象。近年來,在歐美市場,拍賣價2000萬美元以上的雕塑已屢見不鮮,2005年,英國克里斯蒂拍賣在雕塑拍賣上進賬9700萬美元,蘇富比更是創下1.26億美元的新高。
在雕塑于國外引起熱潮,國際價格日益攀升的帶動下,不少先知先覺的投資者開始關注中國的雕塑藝術品,大量低價收購尚未火熱的雕塑收藏品。因為從投資角度看,在雕塑、油畫和中國畫中,雕塑價位最低,最容易介入。
雖然目前雕塑收藏者在國內尚屬鳳毛麟角,但不可否認的是,雕塑作品近兩年市場表現不容小覷。以雅昌藝術綱上的拍賣數據為例,2005年和2006年的拍賣總數達520多件,是過去10年拍賣總和的2倍以上,雕塑收藏的行情正在啟動。
劍走偏鋒,前途無限
與其他領域的投資行為一樣,藝術品投資除了要擁有經濟資本之外,還要具備對市場高度了解和理性判斷的能力,有時甚至還要具備一定的超前意識。針對當前藝術品市場中國書畫和油畫投資已逐漸趨向飽和的態勢,不少投資者開始劍走偏鋒,另辟蹊徑,將注意力集中到目前暫時還不為人們重視和熱捧的雕塑領域。
1995年,在嘉德拍賣公司的春季拍賣會上,架上雕塑在中國藝術拍賣市場首次亮相。這次拍出了四件架上雕塑作品,成交價從幾萬元至二十多萬元不等。這次成功似乎預示著中國雕塑將走出市場困境,並形成穩定的收藏群體。
事實上,這不過是曇花一現。隨后,雕塑的市場又陷入了沉寂。拍賣市場上再也沒有如此的佳績,大多數雕塑流拍,成交的作品價格也與繪畫的市場狀況形成天壤之別。
直到近幾年,雕塑在中國又逐漸引起了藏家的注意。2006年11月,著名雕塑家雷宜鋅在全球雕塑名家中憑實力一舉中標,獲得雕塑已故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石像的重任。這尊雕像將于2008年矗立在美國白宮附近的馬丁路德金廣場中心,與美國總統府白宮、華盛頓紀念碑及林肯紀念堂比鄰而居。
2007年4月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秋季拍賣會上,中國雕塑創下該類作品在世界拍賣市場上的新紀錄。台灣著名雕塑家朱銘的銅雕《太極系列單邊下勢》被一位美國私人收藏家以829.6萬港元拍下,同時創下中國當代雕塑在世界拍賣市場的新紀錄。
從國際市場看,雕塑近幾年進入了市場黃金時期,雕塑拍賣更是如火如荼。2002年11月,畢加索的雕塑《狒狒和它的幼崽》在美國克里斯蒂拍賣行以670萬美元拍出。同年,佳士德拍賣行以1430萬美元拍出瑞典雕塑家賈克梅蒂的《站立的高大婦女》,創造雕塑拍賣的歷史紀錄。2004年春季,倫敦蘇富比拍賣行拍賣的印象派大師德加的雕塑《十四歲的芭蕾舞女》,以450萬英鎊成交。2005年5月4日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舉行的紐約佳士得“印象派和現代藝術拍賣會”取得巨大成功,雕塑大師布朗庫西(Brancusi)的一件雕塑《空中飛鳥》以2745萬美元成交,創下雕塑品拍賣的世界最高價格紀錄。此外,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的《側臥的母親和嬰兒》拍出570萬美元。
因此,隨著中國雕塑藝術漸趨成熟,收藏市場的勢頭也逐漸向好,已見端倪。不少收藏家和鑒賞家都看好雕塑市場的前景。一些私人投資機構已經開始著手對中國雕塑進行系統性的收藏購買。可以看出,現在國內雕塑市場剛起步,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間。
四大因素判斷雕塑價值
中國古代雕塑綱的鞠先生說,目前雕塑價格與價值並不匹配,現在介入是最佳時機。對于初入收藏雕塑的投資者來說,要多了解雕塑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多參加雕塑展覽培養藝術美感。
一般來說,雕塑價值主要從以下幾個因素判斷。
1. 代表性。收藏首先應考慮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作者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各個地區、各種風格、流派、藝術事件、各個藝術時期的有影響的作品。同時藝術家有突出的個人風格也很重要。此外,雕塑作者的創意、知名度、在行業中的地位等因素作一定考量,這些因素直接關系到雕塑作品的價值及未來的升值潛力。
2. 唯美性和創新性。不少雕塑收藏者尚不成熟,大多是憑著自己的興趣和直覺判斷在買,他們把生活中的審美標準與藝術鑒賞的審美標準等同起來。羅丹、馬約爾、布爾德爾等寫實大師,他們的作品不僅僅是寫實、唯美,更講究形體、空間處理,強調體量感和空間感,以及人物個性和內心世界的表達,同時強調創新性,體現很強的個人風格。古典主義時期,雕塑的語言就是人體的語言。人體一直是雕塑的唯一重要命題。但羅丹卻把注意力從表現人體骨骼肌肉的生動變化和人物情感的矛盾沖突轉移到人體自然運動中形成的團塊和形式感上來,形成自己獨特的人體雕塑風格。
3. 裝飾性。中國古代雕塑的裝飾性相當突出,是因為它的裝飾性體現出它的審美性和藝術性。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不管是明器藝術、宗教造像還是建築裝飾雕刻,都普遍反映著傳統悠久的裝飾趣味。最顯著的例子是欣賞教材中的雲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獅。佛像的對稱式坐姿和圖案化的袈裟衣紋處理,使之顯出濃厚的裝飾性,更好地發揮它們作為建築裝飾的功能。
4. 繪畫性。雕塑和繪畫是一對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藝美術。從彩陶時代起,塑繪便互相補充、緊密結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繪質”,在雕塑上加彩(專業術語稱作“妝鑾”)以提高雕塑的表現能力。現存的歷代雕塑,有許多就是妝鑾過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藝術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間雕塑仍保持妝鑾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