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魔术 >> 魔术知识 >> 正文
魔术中的心理学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3:37:19 点击:

心理学真是万金油,连魔术都能解释,很好玩。 
2007年,詹姆斯.兰迪,泰勒(佩恩&泰勒组合中的一员)以及其他一些魔术师们在拉斯维加斯进行了一次集会,来探讨他们在营造魔术效果时运用的心理学原理。这次集会没有什么特别不同寻常之处,只是他们的听众是一些来参加科学研究意识学会组织的"意识魔术"研讨会的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
魔术师和心理学家这次合作的目标是寻找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新方法。现在已有两篇关于魔术心理学的文章刊登在权威的学术期刊上。其中一篇刊登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文章介绍,魔术师们在斯蒂芬 L. 麦克尼克和苏珊娜.马丁内兹-康德两位学者的帮助下,解释了魔术师在表演中运用的心理学原理。另一篇文章刊登在“认知科学趋势”杂志上,文中古斯塔夫.库恩博士指出了心理学家怎样利用魔术师们的技术来开辟新的研究道路。
心理学家对魔术中的心理学原理感兴趣的原因是:魔术师们已经在几个世纪以来进行了非正式的实验活动并且建立了庞大的技巧库(其中很多涉及到了心理学的运用)来营造使观众“上当受骗”的效果。戏法一般靠以下的技巧实现:操纵人们预想的“事实”,误导他们的注意力,施加巧妙地影响以使他们得出错误的结论——所有这些事情都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兴趣。CDn-wWw.2586.waNg
虽然魔术表演中误导观众、制造幻觉和“迫使”观众相信假象(见下面第三条)的实体技巧已经广为人知了,但是人们对与它们对应的心理学技巧知之甚少。这里就介绍三种各种类型的魔术师都经常运用的心理技巧,心理学家们对这些技巧的实验研究刚起步。

1. 心理导引

实体导引是魔术师使用的广为人知的技巧:魔术师指向一个物体,用一个夸张的手势转移注意力,观众的视线最后固定在一只突然出现的鸽子上面。这个戏法的每个步骤事先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声东击西,保证表演成功。
引导观众的心理则更为微妙——引导观众使其得出错误的结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魔术师引导着人们的心理,使他们相信自己看出了戏法是怎么变的。当人们相信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时,就不会过于注意这个戏法的来龙去脉了。与之相反,人们反而会自己寻找更能证实他们“理论”的证据。当魔术师最后展示出情况不是这样的时候,观众会觉得更加有趣。所以,引导观众的心理至错误的方向,不是一种快乐的巧合,而是对正确答案的干扰。
对人们解决问题模式的研究表明,人们一旦心中有了某个答案,就很难去考虑另一种解答。与这种效果相似的另一种情况是,就像我们要回忆起某个演员的名字,可总是有一个错误的答案萦绕在心里,挥之不去。我们知道他的名字不是“克里斯汀.贝尔”,但还是总记不起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
近来约克大学的古斯塔夫.库恩博士和他的同事利用“把球变没”这个戏法验证了误导人们心理的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中,魔术师把一个球抛向空中三次,但是第三次的时候,这个球不翼而飞了。 库恩博士作为一个实习魔术师,在下面的影片中演示了这个戏法。
实际上,第三次抛球的时候,魔术师把球藏在掌心里了,但是他仍然向上看,好像要等待球飞起来。观众们也会随着他的暗示继续向上看。
库恩博士的研究发现,魔术师假装继续向上看的心理暗示对这个戏法能否成功起了巨大的作用。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观众说,在魔术师向上看的时候,他们的确看到了球在向上飞。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当魔术师不抬头看,而是继续盯着他的手掌时,只有三分之一的观众认为他们看到球飞上去了。

2.认知幻觉

在以往的魔术表演中,大象、飞机或主要的地面标志性建筑物在利用道具产生的幻觉作用下变没了:魔术师使用了烟雾和镜子或其他硬件道具。但是魔术师同时运用了思维上的幻觉来愚弄我们,并引导我们误判结果。
研究表明,外部信息要到达大脑后要被感知需要十分之一秒的时间。总是生活在“十分之一秒”以前的过去看来是极度无聊的,所以,我们通过似乎“预测现在”来规避这种延迟。甚至在完全处理外部刺激之前,我们的大脑就在试着解读出“未来”——也就是“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我们大脑这种自动预测未来的功能经常被魔术师利用来捉弄我们。最普通的例子是:在显然是把一枚硬币从一只手转移到另一只手中的时候,它被变没了。而实际上,它是被藏在手心里了。因为我们的意识打了个“提前量”——即假定硬币已经转移到了另外一只手中,那当这只手空空如也地张开时,硬币看上去就消失了。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