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书印研究 >> 正文
高等书法教育 应该“高”在哪里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3:04:31 点击: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而当代院校的高等教育模式则是舶来品。书法进入中国的大学,成为一门专业,只有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前不久,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名为“书法之路”的文献展,向观众展示了中国首个高校书法专业,在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同时还举办了“2012杭州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以此纪念书法专业创办50周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进入大学。因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所以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没有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及范例。50年来,走着一条逐步实验和探索发展的道路。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率先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开设了书法篆刻专业。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率先在全国招收书法篆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90年代中后期,我国第一个书法专业博士点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随后,中国美术学院也设立了书法博士点,后来又建立了全国首个书法系。至此,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完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及外国留学生等系统的教育层次和结构,并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道路。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已有30多所高校,先后开设有书法艺术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教育。

  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是空前高涨,许多人都把写字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Cdn-wWw.2586.WaNg在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实现书法的专业化?高等书法教育承担起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成为培养高素质书法人才、提升书法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书法作为一门学科教育,许多问题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实验之中,高等书法教育应该“高”在什么地方?

  技术高

  扎实的书写基本功,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基础和保证。在高等书法教育中,学生的书写技术和基础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陈大中在“2012杭州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中说道:“如果没有健硕的身体,任何漂亮的外衣都无法显示出自身的美感。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确是需要很多东西,但是最最迫切要解决的是专业问题。一切不是与书写美感直接相关的东西,都可以去补课。面对学生,我们需要灌输的是书写中美的法则,字写好就是我们伟大的职责。”如果自己没有足够“高”的书写技术和基本功,那么即使你拥有再好的审美感觉和活跃的思路,也无法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书写出来。当下,虽然书法的创作也越来越讲究形式感,融进了许多绘画元素。但是,不论融入多少元素,书写的技术都是最吸引眼球的,其他的一切元素都只是为了衬托出书写技术所展现出来的美感。因此,许多书法界专业人士认为:在高等书法教育中,最需要培养和重视的便是学生的书写技术。这也是书法专业化的关键一环。目前,全国各高校书法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主要有楷书技法、行书技法、隶书技法、草书技法、篆书技法、篆刻学、书法概论等。学生要在两年之内学完楷、行、隶、草、篆和篆刻的技法课程,为日后的书法创作打好基础。这一点全国各高校的书法专业基本一致,只是各高校有所侧重,或者前后顺序不同而已。

  思想高

  书法是一门很难直接表现出作者自身感情的艺术形式。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融入其中,赋予作品生命力,才能表达出自身的感情。艺术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中,是作品能够感染他人的前提条件。因此,在高等书法教育中,必须注重学生思想高度的培养。作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50年的亲历者,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在“2012杭州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中指出:“书法一定要有内涵,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要让同学们多练习,多吸收,最终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的确,如果仅仅只拥有高超的技术,而没有思想,整天只是会写一些古人的经典,而无法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么这样的学生,即使再努力再优秀,那也只能成为一名匠人,而非艺术家。纵观历代的经典作品,无不展现出了当时的年代气息和氛围。每个时代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融入时代的气息。因此作为一个写书法的人,必须拥有自己的思想,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技术是基础,思想是灵魂。高等书法教育只有在把握基础的前提下,抓住灵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化书法人才。回顾书法史,能够成为书法家的,无一不是书写思想和感情的高手。如颜真卿、黄庭坚等,他们能够脱颖而出,自成一派,成为一代书法名家,与他们书法中蕴含和表现出的个人风格、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眼光高

  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学习的艺术,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因此,对于进入学院的每一位学子而言,首要的目标是要把书法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做。这就需要教育者培养学生高远的眼光。书法不同于经济、法律等一般的学科,并不是依靠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等在校时间就可以成功的。书法是一种长久的学习过程,需要不断进步。高等院校中良好的学习氛围应该成为培养这种高远眼光之地。只有拥有了高远的眼光,才会有不断追求的动力。当然,并不是只有当了职业的书法家,才能说明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只要能保持着对书法的执着和坚持,勤于练习,依旧可以在书法的造诣上得到自我的突破。因此,在高等书法教育中、在院校良好学术氛围中培养学生对于书法的高远眼光,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高远的眼光是不断前行、一生追求的源动力。“清四家”之一的刘墉,他一生都对书法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的书法“善学”、“善变”。到了晚年,他的书法得益于对北朝碑刻的学习,增加了“拙”、“厚”趣味,给人一种“气象雍容”、“味厚神藏”、“气韵生动”、“神采超逸”的审美感受,开拓了一种“有余不尽”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在用笔、结字、用墨和体势等方面,都与前人和同时代人拉开了较大的距离,最终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

  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高等书法教育是一门专业学科,更是书法人才的蓄力点、起跑点。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高等书法教育这一特殊学科将会培养出更多能够代表时代“高度”的书法人才。(夏超)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