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书法 >> 品鉴书印 >> 正文
高惠敏:关于“临摹”的笔记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3:08:43 点击:

  高惠敏:关于“临摹”的笔记

  高惠敏,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别署阿敏。男,汉族,江苏无锡人,1948年生。幼承庭训,先后从师高二适、王遐举、欧阳中石,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达10年 。曾任剧团领导、教师、美工和机关干部 。1980年任电子部第六研究所出版编辑部副主任 。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国书法专业。美术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结业,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书法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导师,书法教研室主任。兼任《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聘书画师,北京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书画顾问,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硬笔书法天地》网站高级顾问,中山书画社理事,中国电子神剑学会书法部部长等。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

  △“临”和“摹”,本来是两个意思:“临”是“对着写”,“摹”是“蒙着描”。这两种方法,对初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对后者,大家往往不重视,其实,你如果真的试试,就会发现效果也许比前者更加明显。

  △临的对象(字帖),可以由老师指定,但最好还是自己选择。你喜欢它,并且着手研究它,那可说是一种享受;强迫自己学习那种毫无兴趣的东西,不管它本身是多么重要正确,那也无异于一种劳役。cdN-wwW.2586.wanG如果你是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字而希望有所改进,但多方面努力又实在找不到一种能引起热情和兴趣的字帖,那么,你最好,还是干脆去干那些使你兴趣盎然的事情。

  △临摹不是整篇誊抄,不能全线出击;它是描样绣花,须各个击破。一个字就是一个战役。无论对整体还是局部,都需要仔细推敲慎重对待。

  △临摹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己的心里。

  △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每临一遍都要确有所得。哪一遍心无所动,那一遍就是浪费时间。

  △临就要力图象,这是临摹的主要目标之一。历代著名书法家曾留下不少临摹作品,有的看上去不完全逼肖,常有书家自己的影子。初学者不宜用此法。现在的任务,是通过临摹来理解、消化别人创造的书法形象。临习作品与原作的相象程度,反映了你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艺术到了高级阶段,本来是只能感受、意会,不能用任何框框程式来解释的。但在此之前,通过临摹,归纳一些基本原则和机械规律,还是十分必要的。

  △从形式上看,临摹是用自己的手写别人的字;从本质上看,这实在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极好手段。临写得越象,必定是琢磨得越透;观察得越细,说明感受力越敏锐。两个字放在一起稍有不同,便能一眼明辨,这样敏感的眼力,应是每一个书法家必具的基本素质。

  △临摹是一种思索。老学不象,究竟问题在哪里?是哪一笔、哪一部分、哪些地方在作怪?自己常犯的毛病是什么?要找症结、抓关键,多找几个角度分析。

  △临摹是一种比较。字帖上的字和自己写的字是比较的双方。笔画的方向、长短、曲直、位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的感觉、局部的造型,应该一点一点地解剖、对照。,

  △临摹是一种记忆。临得象了,还要总结。以前不象,是因为什么;后来如意了,是抓住了什么主要矛盾。这样,就能抓住一个字的基本骨架,然后反复巩固,记在心里。)

  △对钢笔字来说,临摹的重点是字的结构,不必在用笔上花太多的力气。既注意结构又照顾用笔,能一下学得象固然很好;但实践的结果常常是互相干扰,顾此失彼。

  △每天临几个字并能吃透记住,这样的进度应该令人满意。坚持半年,从理解方面说,应能基本解决问题。当然,为求熟练、流利、再创作,还须巩固、发展、努力。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