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相声小剧场真火还是虚火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6:37 点击:





    年终之际,各相声小剧场相声出现了爆棚场面,相声演员们也正为各种各样的演出忙得不亦乐乎。然而,这看似红红火火的相声剧场,真的赚钱吗?有人士指出,实际上,相声近两年来,一直处于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那么,今年相声小剧场的火爆场面到底是真火还是假火?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相声小剧场面上是真火     年终活多忙不过来     12月12日中午,鸣乐汇负责人李鸣宇挤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抱歉地表示,正在排北京电视台春晚节目。“一天好几场演出,根本没时间睡觉。”     李鸣宇告诉记者,今年相声市场明显比去年火爆。“往年是有多少活就能接多少活,而今年接的活都安排不过来,仅鸣乐汇的演出量大概比去年增长60%左右。Cdn-Www.2586.WanG”记者在采访嘻哈包袱铺的掌门人高晓攀时,他也有同感,因为要抓紧排练,忙得不亦乐乎,采访时间也是多次调整。在采访星夜相声会馆负责人李菁时,他在排练的空隙“匆匆”和记者聊了一会,随后立即投入到排练中去了。     相声小剧场井喷式发展     2006年之前,北京大约有5个相声团体和演出机构,分别是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中国铁路文工团、原北京市曲艺团(现与北京歌舞团合并为北京歌剧舞剧院)、东城区相声俱乐部和德云社。德云社是当时惟一一家私营性质承担商演的相声剧场。如今,民营剧团占了大多数的比例,数量也升至30多家,每晚有上百名相声演员在茶楼、小剧场表演。     相声小剧场的发展趋势,看嘻哈包袱铺的发展过程就可见一斑,其从2008年开张, 嘻哈包袱铺发展势头迅猛,四年来在北京开了四家“分号”。     “从目前北京民间相声小剧场开办得越来越多的事实来看,也表明了相声市场的火爆。就在前段时间,我们鸣乐汇也开了一家新的剧场。”李鸣宇说。     相声内容多样     近年来相声内容的不断创新,也证明了相声火爆的氛围。如嘻哈包袱铺,从《70、80、90》到《向往富二代》、《如此幸福》等,“嘻哈包袱铺”的很多原创相声紧跟社会热点,讲述年轻人关注的热门话题。     此外,高晓攀还介绍,嘻哈包袱之所以能够成功也得益于好的演员阵容、好的节目。而为争抢这个相声市场,在业界并不算知名的鸣乐汇,也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创新,以内容占领市场。     “传统的相声就那么100多段,要吸引当代观众,就得有新形式新内容,正因为如此,我们花了两年时间,组建了一个独立的创作、编辑团队,创作出来的作品新,区别于所有剧场的风格。”高晓攀说。     除了国内市场,相声团体还纷纷把“生意”做到了国外。去年郭德纲率德云社赴澳大利亚演出,何云伟、李菁也率“星夜相声会馆”赴新加坡演出。     相声小剧场光火不挣钱     赔本赚吆喝     虽然表面上看,年底相声市场红红火火,相声团体商演的单子也应接不暇,但是作为业内仅次于德云社的第二大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掌门人高晓攀却对小剧场相声火爆这一说法不认同。在他眼里,相声的繁荣是虚假的。     “据我们了解,除了嘻哈包袱铺跟德云社有盈利外,其他的都是亏本在运营。实话说,我们的上座率、票房收入也在下降。”高晓攀无奈地表示。     对于这种火爆场面,相声演员王笑天也与高晓攀持相同意见,“现在剧场的观众一部分来源于剧场负责人的亲戚朋友关系,一部分是2005年、2006年郭德纲将相声带火的那股余温下聚集的观众。但大多数观众并不是相声的真正消费者,不少观众只是为了赶潮流,过了这个热火劲儿,或许根本不再听相声了”。     王笑天表示,自己也曾经经营过一家相声剧场,相声演员的日常演出费用有时候甚至低至150元、200元,最高也就在500元左右,这还是商演的价格。“除非是像郭德纲那样的名角儿,他的演出费用就不能与一般相声演员相比。其他经营相声剧场的老板们,大多数刨去租金以及演员收入,能获得的利润少之又少,不赔本就万幸了。”     人员多但水平不高     虽然王笑天也承认,相声界的从业人员相比2005年之前的惨淡期大为增加,但是这类相声演员大多水平不高。“有不少相声剧场都是几个稍会点相声的人,一看相声火了,就自行搭张台子,租个地方,说起了相声。”     王笑天介绍,目前北京许多相声小剧场连经营资质都没有,演员也没有正规的资质,市场极为混乱。     无底线的创新不是一种正能量     “相声是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节目的架构、技巧、人物,最后才是‘包袱’。但现在整个相声市场、相声演员,是把‘包袱’放在第一位,往往忽视了架构、技巧、人物。现在许多人对相声艺术并没有敬畏之心,底线越来越低。”高晓攀语气极为激动。     高晓攀介绍,也正是因为行业内越来越没有底线,一味地去阿谀奉承,使得现在相声艺术越来越不值钱;此外在形式内容创新上,有的剧场也走偏了,一味地注重“包袱”,比如一些伦理包袱,就不适合携带全家人去观看,也不是给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     商报记者 吴园园       各方建言     北京剧协秘书长杨乾武认为,相声小剧场要想走俱乐部式的发展模式,就要积累起自己的观众群。以开心麻花营销经验为例,其每次观众看完演出之后,就邀请观众加入开心麻花俱乐部,留下联系方式,后续每当有演出时,就会通过手机将信息发送到目标观众的手机上。开辟出了一条精准营销的道路。     王笑天表示,中国曲协应对小剧场话剧市场加强管理,对演员的思想境界以及从业水平要加以培养和监督,对于相声小剧场发展要给予方向指导和引导。民间相声小剧场也要注重自己的营销方式,“包括我在内,许多民间相声演员并没有经营头脑,建议可以聘请一些专门的企业管理人才,走公司化的管理模式”。     李菁建议,相声行业对于一些打破行业底线的行为,应该加强自律,避免庸俗化、阴暗化的内容。另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