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9种语言的先锋剧难不倒票友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6:39 点击:
\
    “到底演员们说了几种语言?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种语言?”看完英国壁虎剧团的肢体剧《迷失》,票友们不禁发问。戏剧评论人水晶说:“西班牙语、英语……戏里用了9种语言。”大家发出惊叹声。     78岁的阮东英,没说两句就不禁学着剧中人物舞动起身体:“我大约是现场年纪最大的。我早年接受的训练,话剧主要是靠语言说的,但他们把肢体动作的表现力用到了极致。”     阮东英是话剧导演,12月10日,她与20多位票友一起,参加了在杭州云曼咖啡馆举行的肢体剧《迷失》观映活动。因为《迷失》几乎没有完整的剧情,有票友直言看不太懂,看到一半就睡着了,醒来发现情节越加串不起来,惹得大家发出善意的笑声。     更多的票友则认真地分析。在《迷失》中,姑娘莉莉在生与死的边缘,展开了一次神奇的旅行。旅途中,莉莉与自我对话,与过去和未来对话,寻找自己心灵安栖之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李佳颖的观点挺有“专业”色彩:“女孩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她童年时受到的心理伤害有很大关系,剧中的‘巫师’就是她的心理咨询师。CdN-WwW.2586.Wang”     自称“理科生”的中科院女博士则很感性:“窗前的一缕阳光,一粒尘埃,都是生活中的一瞬间存在。女孩的经历同样如此。”     票友“青桐树下坐”说:“黑暗中,我并没有读懂整个故事,但人物内心的冲撞、情绪的纠葛是深切地感应到了。”有人说看到了“挣扎”与“纠结”,还有人说看到了“正能量”。至于其中的“9种语言”,水晶说这是壁虎剧团作品的特点之一,其实不用在意,无需听懂,很多时候大家也能理解。     大家聊得欲罢不能,李佳颖说自己很爱看戏,10月份,“爱丁堡前沿剧展”带着西班牙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来到杭州,但她因为要带孩子错过了。本周,这部默剧来杭州加演,她早早就买了4张票:“我们商量好了,一个晚上,我和老公带孩子,让外公外婆去看。第二天晚上,外公外婆带孩子,我和老公去看。”     与中科院女博士结伴而来的票友学的是建筑,曾留学德国慕尼黑,讲述她在国外观剧的经历说:“在国外有很多这样的戏剧,艺术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人人都能接触到的。”     至今仍在执导舞台剧的阮东英说:“这是一个愉快和令人激动的夜晚,能和这么多爱戏剧的年轻人在一起观剧和分享,我觉得这是戏剧人最大的快乐。”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