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别让名气埋没了艺术创造力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6:43 点击:
  一个俗到家的剧名,一个有品牌的导演,音乐话剧《女人一定要有钱》自11月中旬开演以来赚足了眼球,至今已收益500万元票房。如此票房,再加上能广泛引起白领观众关心的题材,该剧算得上成功了一半。     营销手段无孔不入     前天早晨,网友张昊苏在微博上感叹:“《女人一定要有钱》这个剧组挺有意思,昨天晚上看王自健的脱口秀,就因为当中穿插了一段该剧组的互动,激起了我老婆和丈母娘强烈的观剧欲望,而我只能沦为牺牲品乖乖去买票,营销的手段真是无处不在。”     事实上,《女人一定要有钱》的营销相当“牛”。从念机构5月召开发布会起,该剧就打出“沪上首部原创音乐剧”的称号,宣称进驻人民大舞台演出一百多场,这个“第一”的自封,当然引起了业界争议。其后一路招商、海选、驻场等新闻不绝于耳,微博造势也引起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好奇心。选角期间,歌手王厂长、黄龄及浙江卫视主持人朱丹先后加盟剧组,为该剧再添一层星光。9月,剧组还别出心裁地与上海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合作,观众每购买一张票,即可获赠“发奖金”福利彩票1张……到了上周,该剧又宣布沪语版将于19日演出,意在吸引不看话剧的本土观众,或是让看过该剧的上海观众再次购票观剧。涉及赚钱,“门槛”不可谓不精。     艺术桥段自我重复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从《女人一定要有钱》立项建组,争论一直存在。cDn-wWW.2586.WanG而从实际的观演经历来看,该剧确以贴近生活的故事及缤纷多彩的歌舞令观众兴奋。     即便如此,《女人一定要有钱》显然不是何念最具艺术创作力的作品。不少看过多部何念作品的观众在观剧时一一指出:旋转三面体的舞台设计是从 《撒娇女王》里演变来的;众人与滑轮桌椅的舞蹈表演像极了《杜拉拉》中的经典桥段;真人配像的巨幅报纸道具在《疯狂的疯狂》中就被使用过;而《资本论》的影子也在剧中若隐若现……而从思想主题来看,似乎主创人员也没有清晰的答案。全剧讲述了三个大学毕业走上社会的女性,在各自经历了“被小三”、被小三害和贫贱夫妻百事哀之后,发现了经济水平决定地位的真理,开始合作组建公司赚钱。故事到此算得上励志,但结局只能说是扯淡:“被小三”者的前情夫花了一亿元收购了这个只有三名员工的小公司,三个女人分了钱,或周游世界,或当守财奴,或继续大笔消费。除了靠男人的施舍变富之外,三个女人本身并没什么改变。不管是从艺术形式,还是从思想内涵,何念的此部重磅作品均未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观众有些遗憾。     成功后更要珍惜羽毛     近年来,何念在上海话剧市场的影响力日渐增强,早已不再是初出茅庐的上话小导演。在《女人一定要有钱》未开演时,他曾描述过自己的工作状态,认为“话剧导演何念”这个角色已趋于成熟,可以尝试导演电影,及为更多有才华的导演做制作人或监制。“就我个人而言,目前话剧上更多导演一些原创的、严整的、经典的剧目,这些剧目往往准备时间更长,演出寿命也更长,也有一定规模。”     就此标准来看,《女人一定要有钱》达到了何念对自己的要求,但却远没能达到观众对何念作品的期待。何念曾说,自己的终极理想,是在上海打造一个“东方百老汇”,使整座城市的戏剧基础条件与运作模式都更上一层楼。这种建功立业的梦想,一样存在于许许多多艺术家心中。但无论理想怎样宏大,演出总要一台一台做,细节还要一处一处打磨。总把力气花在营销与噱头上,绝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昨日靠艺术创造力成功,今后亦可能因创造力缺失而落败。珍惜一点一滴积累起的名声,谨慎一幕一台的艺术探索与创作,或许是每一个艺术家应时刻提醒自己的话。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