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专访《妈妈咪呀!》制作人朱迪·克蕾默 ABBA的歌曲就是最好的戏剧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6:56 点击:

    《妈妈咪呀!》是有史以来红得最快的音乐剧,4年内,就推出了9个非英语的演出版本。目前,全球票房已突破20亿美元。它的成功要归功于制作人朱迪·克蕾默。她打破了传统音乐剧的创作顺序,而是先有音乐,后有故事;她一手搭起创作班底,为《妈妈咪呀!》出书、拍电影,在各国制作当地版。7月6日起,《妈妈咪呀!》将在上海大剧院演出32场。演出前,朱迪接受了本报专访。     朱迪·克蕾默至今还清晰地记得8年前《妈妈咪呀!》全球首演开场前那一幕。    
    那是1999年4月6日,伦敦西区,作为制作人的朱迪和ABBA乐队的本尼约定,无论演出成功与否,都要互相说:“我早就说嘛。”虽然朱迪对自己这部耗时10年的作品信心满满,但本尼却不抱希望,他以为,《妈妈咪呀!》会像他们之前合作的《象棋》一样失败。      
    然而本尼错了,这部以ABBA乐队上世纪70和80年代风靡全球的歌曲为蓝本的音乐剧征服了观众。当整个剧场的观众都起身在过道上跳舞的时候,本尼对朱迪说:“你可以说那句话了。”      
    他们成功了。CdN-wwW.2586.wANg当时英国的评论说:“有了《妈妈咪呀!》,抗抑郁药就没销路了!”      
    在专访中,朱迪·克蕾默向本报记者描述了《妈妈咪呀!》在欧洲的影响力:“一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观众知道ABBA,而十几、二十岁的欧洲人听到ABBA的音乐,就会说:‘噢,是《妈妈咪呀!》。’”            三个女人一台戏          “三个女人一台戏”,《妈妈咪呀!》写的是三个女人的故事,而它的制作团队也是三个女性。        

  22年前,朱迪制作了ABBA解散后的第一部音乐剧—《象棋》。这部戏没有引起关注,但朱迪却产生了一个大胆设想:能不能用ABBA的音乐做一部原创音乐剧?      
    “我想做一个全新的和令人激动的故事。这不是向谁表达敬意的剧目,也不是讲述ABBA故事的剧目,而是一部真正的原创音乐剧。”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比约和本尼。比约和本尼不置可否,但至少没有一口回绝。于是朱迪满世界找人,首先,她需要一个编剧。      
    剧作家凯瑟琳·约翰逊在日记里写下了她加盟《妈妈咪呀!》的过程:“1997年1月3日,接到我可爱的经纪人巴什的电话。他问我是否愿意写作一部ABBA的音乐剧,我抬起头回答:‘好的!’接着给那个满脑子想法的制作人朱迪打电话。她告诉我,这是一部全新的音乐剧:‘发生在当代,是一部讽刺的、浪漫的喜剧。’她边说,我边记。”      
    而导演菲丽达·洛埃德则是无意中闯进朱迪视野的。“菲丽达的背景非常正统,她以前是做传统戏剧和歌剧的。她的秘密武器是她那像马提尼酒一样后劲十足的智慧。我向她提了一下,没想到她立刻就答应了。”  
      就这样,朱迪拉起了一支“娘子军”。          讲述每个人自己的故事          在反复听了ABBA的音乐后,凯瑟琳发现ABBA的歌曲有戏剧性—早期的歌曲纯真、简单,富有青春气息,后期的歌曲变得成熟、富于思考。于是,凯瑟琳想出一个故事框架:一个关于两代女人的故事。  
      这个思路得到了朱迪的肯定,她们定了故事的主线:《妈妈咪呀!》发生在一个希腊小岛上,少女苏菲在婚礼前夜,为了找到自己的生身父亲,邀请母亲的三个前男友来到小岛,于是展开一段寻找身份的历程。  
      如何让这个戏更加吸引人?如何挑选演员?在不停地争执之后,三个女人达成统一:令人振奋、质朴、风趣,而且三者要能融为一体。“我们专注于挑选具有这三个元素的演员。”导演菲丽达说,“当我们找到之后,再去挖掘她的特质。我们鼓励有法国和意大利血统的人说他们自己的语言。马克还为他们换了服装,让他们看起来像是同一群人。安东尼变化了舞蹈,发掘出杂技、形体艺术和芭蕾舞的元素。每次巡演前排练,我们尽量不与演员讨论过去的制作,并且坚持一个观点—由他们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    
    “《妈妈咪呀!》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每一个观众都能在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无论是妈妈、妈妈的朋友、女儿还是女儿的朋友。”朱迪把自己和剧中的人物联系起来:“我们发现舞台上的三个女性角色就是凯瑟琳、菲丽达和我,我们可以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朱迪·克蕾默            B=外滩画报
    J=朱迪·克蕾默(JudyCraymer)          B:《妈妈咪呀!》有一个策略:“根据不同的国家推出不同的版本”。这次中国演出,作了哪些针对中国的改动?  
      J:来上海演出的是《妈妈咪呀!》国际巡演团,是原汁原味的版本。而《妈妈咪呀!》的本地版会在当地创立团队,所有的演员、技术人员甚至管理层都来自当地。我希望有一天能把《妈妈咪呀!》做成中文版。  
      B:在制作《妈妈咪呀!》之前,你曾参与过《猫》的制作,为什么离开当时的创作团队呢?是因为想担任独立的制作?    
    J:1981年,我在伦敦原版的《猫》中担任舞台经理,那时,我只是另一个西区音乐剧大制作中的小角色。后来我加入著名音乐剧词作者蒂姆·莱斯(TimRice)的制作公司,担任执行制作人,与词曲作者本尼·安德森和比约·乌尔法厄斯相识,并合作制作了ABBA解散后的第一部剧目——《象棋》。《象棋》没能取得预期的成功,后来我转向了电影和电视,并说服了比约和本尼参与制作《妈妈咪呀!》。
    B:在排《妈妈咪呀!》之前,ABBA的音乐已经被人们所熟悉,用这样一个已经成功的音乐作为音乐剧的核心,一定会遇到更挑剔的眼光。创作时,有没有遇到一些挑战?
        J:剧中的歌曲全部是ABBA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创作的流行单曲。这些歌曲曾经风靡世界,成为歌厅、舞厅尤其是年轻人嘴上哼着的曲调,但要把一首首独立的流行歌曲改编成音乐剧,是极其困难的。可世界就是这样奇妙,ABBA的歌曲包含了强烈的戏剧性。本尼和比约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他们一方面害怕这出戏会让他们在公众面前树立的良好形象受损,另一方面,多年艺术圈的经验也告诉他们,不要轻易说No,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一个艺术作品是否能获得成功,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B:你认为舞台剧在媒体丰富的今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观众,它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J:如今,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音乐剧或舞台剧都已被高度商业化了,成为和电视电影一样的大众娱乐。在1960年代的美国,在摇滚和电视出现之前,音乐剧是最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不仅如此,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剧的内容更多样,它包括歌唱、舞蹈和具有真实体验的现场表演,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还是音乐剧的故事吸引观众。      
    B:电影《妈妈咪呀!》如今进行到什么阶段了?
    J: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定于今年暑期开拍,班底保留音乐剧的原班人马。相信我们三人之间的默契以及对故事的熟悉,让我们做起电影来,会同样得心应手。同时,《妈妈咪呀!》还吸引了汤姆·汉克斯的兴趣,他和Playtone制片公司将作为联合制作人投资电影版的摄制。电影的剧本会忠实于原作,并将汲取音乐剧的精华,把最重头、观众最喜爱的ABBA音乐及舞蹈原封不动地呈现。(文/刘牧洋 整理/吉慧琴)     《妈妈咪呀!》幕后     服装     好莱坞设计师露茜·盖格尔是该剧的服装设计师。露茜曾为电影《101斑点狗》设计服装,影片中,伦敦时尚巨子们令人眼花缭乱的华服,都是出自露茜之手。在《妈妈咪呀!》中,服装风格虽然都是怀旧的,但露茜大胆融入时尚色彩,设计了300多套演出服。           换装     所有服装的烫洗、整理、分类,在开演前一小时必须全部到位。
    间场时,一批换装师迅速为演员换装,另一批则挂起换下的衣服,或者分门别类送去烫洗。由于换装时间非常有限,换装师不仅要记住一个耳坠、一条手链放在哪里,还要准确无误地根据前台的音乐进程提前准备,也就是说,22首ABBA的歌曲控制着换装节奏,当一首歌响起时,便是服装师们开始行动的信号。举例来说,换一套海报上的新娘装,需要的时间是两分钟。  
     此外,中方还根据英国方面的要求,聘请了曾为音乐剧《猫》后台换装的7位中国换装师,并对其进行长达一周的专业培训。     舞美     《妈妈咪呀!》的舞台设施不算庞大,但也要装满一架波音747飞机。地中海风情的希腊别墅、美丽的海湾、灵巧的小船,都会在舞台上挪移、变换,关键就在于一层特制的地板—它下面藏着诸多机关、轨道。
       舞台上方安装了5排共100只特殊的电脑灯,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导演的要求和演员的状况,把所有的要求编好程序;开演后只需监控,无需忙碌操作,灯光就会根据舞台上每一个动作以及演员的位置自动调节。(文/王娅蕾(实习))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