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真心欢乐的《妈妈咪呀》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7:06 点击:
    《妈妈咪呀》的原文“Mama Mia”,意大利语意思“我的妈妈”。若是只看海报上穿着白色婚纱开怀大笑的明艳少女,你说不定会以为这是一出小清新家庭戏,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它口味重得很,还不是一般的重!     开场就是一个被单亲母亲养大的少女苏菲要结婚,婚礼上应该由父亲牵手交给新郎才算完满。可是父亲是谁她一辈子都没搞清楚,好不容易翻到母亲陈年旧日记,掰手指算到怀上自己的那个月份,结果发现日记里有三位男主人公,而且全部点点点......     少女激动之余,给三位跟老妈点点点过的男人分别写信,邀请他们来参加婚礼,希望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的亲爸爸。结果三个老男人抱着旧地重游鸳梦重温的想法都应邀前来,天真少女自然分不出谁是爸爸,浪漫老妈看到旧情人纷纷找上门来自然惊讶到崩溃,之后的剧情有多纠缠也就可想而知了。     和其他经典音乐剧的创作不同的是,《妈妈咪呀》不是先有故事,再配音乐,而是根据瑞典流行乐队 ABBA的多首热门金曲捏制而成的。ABBA的音乐热力四射,老幼咸宜,就连高眉的歌剧女中音安妮·索菲·冯·奥特尔也无法抗拒,在唱片中收入 ABBA金曲。她曾说过:“我小时候既爱听柴科夫斯基,也爱听披头士。CDn-wWW.2586.WANg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非常聪明,那些看不起流行音乐的人是错误的。我唱巴赫的热情和唱ABBA没有区别。”     然而当制片人朱迪·克莱默想将ABBA金曲糅成一出舞台音乐剧的时候,她的创意起先并不被看好,大家都认为这样做太冒险,如果故事不够生动,万一衔接太过生硬,都会弄巧成拙。然而朱迪没有放弃,直到她遇见了才华横溢的编剧凯瑟琳·约翰逊,终于梦想成真。好音乐加上好故事,你还能从一部音乐剧中要求更多么?     看过电影版知道情节的观众,还有那些对ABBA音乐耳熟能详的观众,他们走进剧院看现场,到底看什么?看的其实是制作。舞台设计、演员服装、舞蹈动作、现场伴奏、灯光效果,样样都是看点。中文版《妈妈咪呀》制作全套沿袭了经久不衰的英国原版,可以说除了用中文演唱,其他元素全部都由英国制作方直接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了中文版的高水准演出。其中的酒吧热舞场景、苏菲梦魇场景尤其耀眼绚烂。     扮演妈妈唐娜和两位闺蜜罗茜、谭雅的三位老演员在舞台上收放自如,现场掌控能力较强,而扮演少女苏菲的台湾女孩张芳瑜虽然嗓音清亮,但表演稍嫌稚嫩,唱功亦有欠缺。不过瑕不掩瑜,整场演出的每处细节都经过锤炼,用王小峰的话来说,就是特别能让观众舒服。苏菲最后有没有找到爸爸?剧透是不道德的。同去的朋友问,这戏为啥不叫Papa Mio(我的爸爸)?(文/oddflower)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