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工作坊,观念工作坊?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7:14 点击:


上周末的两个双休日(7月23日、24日),草台班与BM Space共同主办了一期工作坊:《地景观念和合作方式》,主持者为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表演研究博士毕业的石可。此人与我的不少北京朋友都熟悉,起先是北京大学剧社的成员之一,大学期间一心研究戏剧表演与创作,研究生虽读的是电影学,实则还是干的老本行,后深感自己对戏剧表演的认识相当模糊、对大陆所介绍的表演艺术的发展脉络的正确性严重地怀疑,便花了6年时间去英国求学。以他自己的说法:基本上每年就对自己刷新一次。 石可在国外的求学是以理论为主,他自身的兴趣点亦在学术性的理论及分析,但与一般学者不同的是,他又与国外一些比较“野”的剧团“瞎混”,如山羊之岛(the Goat Island,现已解散),越界者 (la Pocha Nostra)和被迫娱乐(the Forced Entertainment)等当代实验剧团。系统的理论学习固然重要,它有助于我们学习前人的思考、总结前人的经验。但从理论到理论,往往变得虚无;唯有从理论进入到实践,再返回到理论时,理论或能成为真正有效的工具。CDN-wWW.2586.WAnG
正因如此,石可的工作坊并非如寻常的表演训练工作坊,教你一些创作的方式或是磨练演员的技能,而是通过物件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的空间(空间的划分可以有很多层次),呈现戏剧实践模式中的“地景观念”;同时,把下意识的动作互相模仿,让偶发性、随意性得到充分体现,再互相观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看似无意义的表演。在当代的实验剧场中,我们发现,表达在传递过程中不断被损耗、曲解、篡改、反向,无法完整、正确地完成传递,而表达时的前语言状态与语言的当下状态间,亦有着类似的无效。放下强烈的执着,或许是一种更为开放性的当代剧场的沟通方式,让更为鲜活的观演之间的互动得以发生,煽动起当下的、内在的、难以言说、无法阐释剧场能量的交流和交换。石可希望开放出另一种创作的方式,即——不执着于自己表达渴望,在描绘作品的同时把一部分剧场的权力释放给观众,让表演不再是为自己表演或为观众表演,而是为了我们一起共同存在于这个空间(地景)之中。
两天的工作坊,与其说是戏剧工作坊,不如说是观念工作坊。两天内的体会和感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慢慢沉淀、思索,并带着问题和暂时的答案前行。(文/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