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别老觉得赵家的狗必定要吃我的肉了”—— 中演董事长张宇谈文化“走出去”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7:30 点击:

中演版《蝴蝶夫人》选用的是已过世的英国导演明格拉的版本,明格拉的舞台极简,多使用灯光和视频变化,同时让蝴蝶夫人的小孩用玩偶进行,这些都是让张宇极其欣赏的。     “中国是从13亿人中寻找人才,美国是从60亿人中寻找人才。”“国字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一把手张宇,念念不忘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评论,他要看齐的文化对手是美国。     “歌剧在中国票房很高,我很想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种来自西方的歌剧。”德国电视台二台正在制作一个关于“中国剧场火爆”的专题,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张宇是他们的采访对象之一。     “中国人吃惯了鸡鸭鱼肉,有时候也想换换胃口,吃点素菜。”2012年9月23日,张宇坐在广州歌剧院的贵宾厅,准备面对各种“挑衅”的可能。     “他们发来的提纲还有很多挑衅的问题,他们要挑衅,我也不会客气。”采访结束后,张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德国二台发来的提纲比实际的提问要温和很多,近40分钟的采访在嬉笑的比喻中完成了。     张宇手中掌管着两家年逾半百的对外文化机构: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简称“中演”)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简称“中展”)——在2004年合并以前,“二中”事实上都是文化部直属的事业单位。cDn-WWw.2586.WaNG合并后的集团公司的简介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中国演出和艺术展览供应商和运营商,也是迄今中国惟一拥有全球演出业务和艺术展览业务的企业集团。”     张宇飞到广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看广州大剧院年度歌剧《蝴蝶夫人》。     “深圳交响乐团在国内算不上差,但也绝不是最优秀的。”2012年9月23日,在为《蝴蝶夫人》举办的午宴上,张宇拿起酒杯,对指挥家丹尼尔·欧伦说:“能让一个乐团在几天内发生这么大变化,你不光是指挥大师,也是魔术师。”     他惊诧于眼前这位“至少排世界前三”的指挥家调教乐团的“神奇能力”。但在这出歌剧上,他和欧伦的实质关系是:老板和雇员。     这是张宇“拿世界的资源,做我们的事”的尝试之一。《蝴蝶夫人》的导演是英国人明格拉,合唱队来自立陶宛国家歌剧院,唱蝴蝶夫人A角的是“在欧洲比国内名气大得多”的中国人和慧。     为什么牵出去的一定是纯种狼狗     我觉得我们和世界对话不要老有一种被欺负的感觉,或者人家要蒙我们的感觉。第一,你也要学会易位思考;第二,越有才华的人越不甘心当奴才。     南方周末:中国现在有钱把世界上顶级表演艺术家请来。中影集团一把手韩三平和外国人合作的方式是:做什么我说了算,怎么做你说了算。在你这里呢?     张宇:光有钱不行。你只知道让他给你做长袍马褂:给我做一个花翎顶,再给我来一个大马褂,都用英国料子。暴发户才这样。     2005年我在上海做《时空之旅》,提了几个字,叫“中国元素,国际制作;中国故事,国际表述”。“中国好声音”,也是拿人家的理念,拿人家的模式来做嘛。     我1998年就开始把外国的表演艺术家请到中国来,那时候领导有点担心。《图兰朵》在国内有些争议,“紫禁城下白骨累累”,好多人不能接受。后来我给当时的文化部长刘忠德说,我是正式党员,凡是不利于中国的,肯定我这儿过不去。     我们和世界对话不要老有一种被欺负的感觉,或者有人家要蒙我们的感觉。你要学会易位思考,也要知道越有才华的人越不甘心当奴才。     当然你也可能花了大价钱买假货回来。有些国际上著名的球队,到中国来就糊弄我们。包括捷杰耶夫,这是我的老朋友,在北京指挥拿一个小牙签在那儿比划,侮辱谁呢?这是中国人的纵容。     所以,第一我们不能容许这个东西。第二,你得把大才当大才用。这里我要替三平补充一点,所谓说了算,不是不讲理,而是你要比他更高明。“你给大爷用英国料子做个马褂”这也叫说了算,而且很牛——你想挣钱,我说了算——但这不讲理。     你请了世界第一流的人来,但你的水平达不到,那就是武大郎开店,糟践了。你说来了的都给我跑堂,跑堂的也是世界水平,你这不是胡闹嘛。你也得是个巨人,你才能带着一支巨人的队伍去干事情。     南方周末:说到走出去,哪一部分中国元素走出去了?或者说,有没有必要一定要让中国的特色走出去?     张宇:这就是和而不同。完全相同了,走出去也没多大意思,人家看你干吗,回家照镜子不就行了嘛。     第二层意思,不同中一定要有同。你完全是外星人,也没法走出去。晚清的时候,我们让小脚和大辫子走出去了,那又如何?走出去有一个前提,把中国最优秀的东西走出去。中国最优秀的东西包括什么呢?一种开放、兼容的态度——混血才有力量,我们结婚都要找远亲,为什么牵出去的,一定要纯种狼狗呢?     我们一直说要向朋友学习,但朋友是物以类聚,你善良,我也善良;你厚道,我也厚道;你木讷,我也木讷。能学到什么?学习是要向反方向去学,战场上要学敌人,正常的情况叫竞争对手。     全世界我们最该学的就是美国。我是干了三十年外事的人,从不崇洋媚外。但中国人如果盲目地沙文主义,盲目地义和团,走出去会很可笑。     2011年李光耀答记者问,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他说,21世纪上半叶中美之间的激烈竞争无可避免,在激烈竞争中他看好美国,这话中国人肯定不爱听;但他接着说:“中国是从13亿人中寻找人才,美国是从60亿人中寻找人才。”   中演在上海的固定演出项目《时空之旅》,讲的是司南、兵马俑、磁悬浮列车,制作团队是国际阵容。张宇认为中国文化的第一核心竞争力是包容,“拿世界的资源,做我们的事”。     别胡说,我们一点都不排外     遥想汉唐,刚从西域来个鸵鸟,就把它刻在宫殿的墙上了,不管它是好鸟坏鸟;刚从西域引进了葡萄,皇上陵墓的花样就刻成葡萄藤了,一点顾忌都没有。     南方周末:这有点“文化G2”的概念,你的意思其实是说,这是一场中美在聚拢人才上的竞争?     张宇:没错。从这个意义上讲,《蝴蝶夫人》算是我尝试着对李光耀的一个小小回应。我们中国人也会从60亿中找人才,而且可以做得很漂亮。     2011年来广州演的《妈妈咪呀!》,版权是英国人的,导演、制作团队也是英国人。签了版权协议后,有人说,那不成了英国人说了算?我说,别扯了。他们的导演团队、制作团队是我雇来的,是我的雇员。版权合同是我对他负责,可雇佣合同是他对我负责。我们请了韩国的舞美,日本的音响,台湾的舞台总监,从伦敦找来最好的音乐剧演员。     南方周末:从融合的角度来说,美国也许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因为它本来就没有这么沉重、长久的文化包袱。     张宇:这是好多中国人爱说的话,美国就两百多年历史,所以没有顾忌。不对的。     两百年前他们实际上是带着两千年的文化过来的,不是空手而来。那时美国本土不产书,都是一船一船从英国运来的。他们每人每年的购书量在上百本,和欧洲的脐带从没断过。他们的好处是把包袱扔在欧洲了。美国移民法是个特王八蛋的法,把所有的小偷、犯罪分子、白痴通通筛在外头,只选最好的拿进去。     亨廷顿写《文明的冲突》,后来又写《我们是谁》。不管你是什么人,都要认同美国人的文明,自觉向它靠拢。不管怎么说,美国的强大还真是因为它的包容。     南方周末:中国在包容性上怎么和美国竞争?     张宇:我一直认为,文化的水平就是开放的水平,开放的水平就是包容的水平。     鲁迅有篇文章叫《拿来主义》,鲁迅说遥想汉唐多宏大,刚从西域来个鸵鸟,就把它刻在宫殿的墙上了,生冷不忌,不管它是好鸟坏鸟;刚从西域引进了葡萄,皇上陵墓的花样就刻成葡萄藤了,一点顾忌都没有。     唐朝的时候有十大宫廷乐舞,七部是外来演员,只有三部是本土的,多牛。咱现在敢做到这么大比例吗?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是梨园鼻祖,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是《霓裳羽衣曲》。我最近查史料,发现为什么这个音乐当时一下子受欢迎,其实是它里头大量用了印度音乐。我们本土的音乐是比较单线条的,适合做歌曲却不太适合做乐曲,印度音乐在那个时代比我们的要复杂,快节奏的东西也多,用了这些元素,就可以处理好多东西。     中国人对“包容”并不陌生。中华民族历史上早就不知道混血过多少次了。不光是血统的混,我们用儒家文化,掺和点道家,再掺和点佛家,把所有都混进来了。这本来是我们的拿手好戏,结果我们把看家本事丢了,然后说我们就是排外的。别胡说,一点都不排。     南方周末:我们从什么时候把这种看家本事弄丢了?     张宇:先是让朱元璋他们家给倒腾坏了,然后让爱新觉罗家倒腾更坏了,朱元璋他们家是农民,没文化。爱新觉罗是游牧民族,文化更差一些。     北京前市委书记刘淇提出要打造世界城市。我同意这个提法。意大利那么小一个国家,就有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我们摊上两三个有什么了不起的?     什么叫世界城市?最典型的是纽约和伦敦。百老汇的音乐剧,好莱坞的电影,影响的不是一个地区;第二叫世界级的文化传播力,像《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CNN……第三是世界级文化消费力,我们老说北京演出多,你去纽约看看,每天几百、上千场演出,他们有那个胃,吃得下去。     就这三条,咱们差距还蛮大的。知道目标,就可以改,十年改不成,二十年行不行?     吃牛肉不会长俩角     吃牛肉不会长俩角,吃西红柿也不会红彤彤,反而是强大了你自己。     南方周末:所以我们“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宽容”?     张宇:第一应该是包容,你不包容别人,别人也不包容你。第二是和而不同,先找到“同”,再找“不同”,不同才是好看之处。     1954年周恩来到日内瓦开国际会议。多重大的一个会议,总理忙里偷闲让放电影,放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负责的同志就让人赶快译剧本。译出来法语、英文各一厚本,准备一人发一本。总理说:“看电影熄灯,人家怎么拿这东西看?”他说,你给我印一个彩色的请柬,漂漂亮亮的,就写我周恩来请他们看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开演前把故事梗概简单讲一下,剩下的不要说了。结果演完了一开灯,外国人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梁山伯不会像罗密欧晚上爬墙头,中国人要十八相送,外国人早扑上去热吻了,但它们都是爱。     鲁迅说的,吃牛肉不会长俩角,吃西红柿也不会红彤彤,反而是强大了你自己。     南方周末:在“中演”的项目中,“包容”和“中国元素”分别体现在哪?     张宇:我们在中国故事里用了国际的制作,在中国的元素上用上了国际的表述,本身就是包容的表现。不然我们连剧院都不应该有,因为剧院不是中国原创的。我们穿的衣服,我们盖的大楼,我们吃的食物,都是包容的表现。     李斯的《谏逐客书》里头就讲,他把这些东西都弄走,那以后你就天天穿粗布褂子,用陶瓷碗,然后喝土酒,敲瓦盆碗,这就是你们自己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你想想共产党,缴了日本人的枪就说是我的枪,缴了国民党的炮就说这是我的炮,从来不觉得:这是国民党的炮,我们怎么能用呢?     千万别学陈水扁,还“去中国化”,你去得了吗?你又不是哪吒,能“剔骨还父、剃肉还母”,剩下一丝游魂在空中飘荡。     我们走出去,得把港澳台、全世界华人带着一块走出去。这样立场大,整合强。外国人问我,中国最好的舞蹈团是哪个团,我说是林怀民的云门舞集。云门舞集是和英国皇家巴黎舞团、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齐名的世界名团。有了林怀民,我们就有了世界级的舞团。     林怀民拿最西方、最现代的舞蹈形式,表现中国的笔墨,中国传统的道文化、佛文化、禅文化,毛笔字是不是中国文化?纸是不是中国文化?所有这些中国文化被用作国际制作,用现代舞的形式画,全世界都看懂了。     南方周末:但现在我们走出去更多的是杂技表演或者厨艺表演。     张宇:文化走出去是个广泛的概念,既有形而下的东西,比如商业性质的拉面表演。这个东西也不是不能有,一个塔没有塔基怎么可能?     曾经有领导说,你看麦当劳、肯德基到中国来办这么多,咱们就走不出去。我说国外中餐馆可比他们多多了,他们才来办了几家啊?如果把餐饮当作文化的话,咱早超过他们了,全世界的中餐馆都是我们一个个孔子学院。汉语可以教,汉食也可以教:学中国的饮食,使中国的筷子,就对中国多点认同。     只是我们很少把思想带出去,把价值观带出去。而西方的文化传播,很长时间是传教士来推进的,他们把信仰传播出去了。我觉得有很多事,咱们在国内先要捋好了,再往外走。     南方周末:要捋清楚哪些事情?     张宇:要捋清楚的第一件事,是我们从来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是一个特别善于吸收,也特别善于输出的民族。丝绸之路,海上也好,陆上也好,就是借贸易输出文化。文化顺着货物就出去了,那时候做得很高明。     第二个要捋的是,自觉是在自信之后。不自信可能有两种表现:怕人看不起你、怕人害你。老觉得赵家的狗又叫了,它看了我一眼,必定要吃我的肉了。这种东西想多了,还真走不出去。     我不赞成“走向世界”这个词,好像我们是外星人。美国人过来叫访华,我们去美国叫走向世界,本身就不自信。老说海南是东方的夏威夷,怎么不把夏威夷叫西方的海南岛?     现在,至少在《蝴蝶夫人》这部歌剧上,我们和世界最高水平拉平了。莫华伦(男高音歌唱家)第一天晚上来看,是哭着走出剧场的。他特别羡慕,觉得我们这边的制作和条件,一部高过一部,他在香港搞了几十年,也没能搞出这么个名堂来。     我们老说人心回归,其实就是文化认同,文化不认同哪来的回归。文化认同,总体来说就是被认同的人要比认同的人优秀。     孙中山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你把那几万人唤醒了,刚才咱们讨论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作者:朱晓佳 袁蕾 实习生 周鑫)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