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打动观众才能有票房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7:34 点击:
  这十年,我国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大批文艺团体转企改制。产业化催生了无数民族原创演艺产品的诞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举措让文艺舞台丰富多彩;国际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商业往来带入国门大量优秀演出,许多欧美高水平的演出也纷纷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广大观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观赏到的演出都要多;文艺舞台上可供观众选择的种类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丰富多彩;文艺演出比任何一个时候与广大观众的生活距离都要近。观众,特别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的观众,对于演出逐渐产生了主动消费的需求,文化消费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在成长。     十年前,演出商运作一个演出项目,凭借强势的宣传,基本都可获得预期的票房收入。十年后不一样了。在大城市,尤其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观众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大幅度提高,观赏什么演出不是由“宣传广告”说了算,而是要听从观众自己的选择。演出票房高低与宣传规模的大小绝对成正比例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的篇章,上座的增长率未必就是票房收入的增长率。     前一段时间,在国家大剧院和天桥剧场分别上演了杨丽萍的舞剧《孔雀》和中央芭蕾舞团的新编芭蕾舞《小美人鱼》。相比一些演出的宣传推广,它们的投入属于一般常规性的宣传量。同样是新创舞剧,《孔雀》凭借杨丽萍舞蹈的魅力,以及她之前的舞剧在观众中一贯的良好形象,演出开幕以前票房就已经销售告罄;据悉,芭蕾舞剧《小美人鱼》演出之前的票房并不如人所愿,但是《小美人鱼》以它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首场演出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一片喝彩,接下去场次的票即被一抢而空,甚至加演一场依然一票难求。CDn-wWW.2586.wANG低质无魂的演出产品依靠强大的宣传规模,只能热闹一时,终究不能长久;艺术水平高、内涵深刻的演出产品依靠良好的口碑、观众的认可,一定会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如今,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好与坏口口相传的力量不可低估。广大观众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与时俱进,买票观赏哪一台演出由他们自己做主。(作者:胡敬云)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