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先行节”的遗憾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7:41 点击:

    2011第三届先行青年创意戏剧节(下称先行节)上周已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举行(以下简称“上话”),一周的时间演出了七个作品(每晚一个作品呈现),除上海本地戏子合作社的《狗跳墙》、上话的《中国病人》、任明炀戏剧工作室的《明年的那个时候》、心照戏剧工作室的《疯演疯语》和简单戏剧工坊的《鼠疫》外,还有北京三拓旗剧团的《6:3III黑故事》和香港Theatre Noir的《狗脸的岁月》。其中,《中国病人》、《疯演疯语》和《狗脸的岁月》都是独角戏。     与前两届不同的是,此次的先行节并不强调参与剧团的“民间”属性。在内地,所谓的“民间”指的是没有政府背景和支持的自发组成的团体,这与内地由来已久的文化组织系统有关。之前的先行节,都强调是上话开放空间,让民间的声音可以进来,与普通观众形成更多的交流。而此次,不但有三拓旗这样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团体,更有上话自己的作品参与其中——《中国病人》是其演员编制的徐紫东自编自导自演的单人剧。
    此次戏剧节的主题是“我们的城市生了什么病?”(Concerning our City andCivilization)。CdN-WwW.2586.wANg负责先行节的刘雷表示,希望可以借助此次戏剧节,反省和思考我们的社会,让一些在假期之外,很难在类似上话这样国家系统之下的剧场空间里演出的作品可以有机会面对更多上话的观众。从作品来看,除《6 :3III 黑故事》和《狗脸的岁月》与主题相去甚远之外,都还算切合主题,甚至像《中国病人》这个上话自己出品的戏,都具有一定的尖锐性。
    但可惜的是,原定于周六和周日下午举行的两场论坛“我们就是这样做的This Is How We Did”与“我们就是这么想的This Is What We Think”,因几乎无创作者参加,不得不取消。这也反映出主办方缺乏计划、缺乏与参与者交流的一面。
    另一方面,学术板块的缺失与评论机制的无力,是上海这个环境里的常态病症。
    作为上话每年的三大节之一,先行节居然没有一个学者、文化人士、理论家来严肃论述、评价和分析。从戏剧节前前后后的策划、宣传与资源投入来看,也能发现上话对于这个节并不重视,只是作为一个政绩工程在应付;而愿意把评论当作一个较真的事来对待的戏剧工作者则少之又少,在微博横行的当下,更是让观众都迷恋于那140个字的口水。
    虽然跟以往相比,这一届的作品更为耐看,但放在一个超过2000 万人口的大都市,又显得极为渺小。
    有人在讨论戏剧到底是小众的艺术还是大众的艺术,我怎么看都觉得,在内地,戏剧怎么闹,都是小众的事。(文/FZ)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