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职业戏剧研修会与农民工艺术团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7:42 点击:

新工人艺术团 非职会的全称为:非职业戏剧研修会。它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以非职业的方式推广戏剧、普及戏剧,让更多对戏剧有兴趣的人可以有机会从中学习并开启自己的戏剧之门。今年10月国庆,第九届非职业戏剧研修营将在上海的BM Space举办。
但干嘛要讲非职业呢?
简单来讲,非职业就是不以戏剧为养活自己的工作,而凭着兴趣或其他诉求,在剧场里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可以是专业科班出生,也可以是自学成才。但是否专业也未必与科班出生直接挂钩,我们也常常发现,不少职业的剧场人虽然都是科班毕业,但远未到达专业程度。更重要的是,一颗专业地对待戏剧创作与剧场的心——这是是否专业最大的标准。那对于很多戏剧爱好者而言,他们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如何自我磨练?如何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在宫廷戏剧与商业戏剧双剑合璧的今日,大部分的资源都被垄断,进入体制或产业,普通人的表达,又应该在什么角落里得以伸张?
没地方学习,没有钱养人,那怎么办?——刑剑君的办法是学习上世纪60年代纽约一个地下室开始做起的实验剧场LA MAMA( 或译为“拉妈妈”)的模式,通过推广非职业戏剧的发展,让喜欢戏剧的人可以得到学习的机会,拥有可以施展戏剧实践的舞台。cdN-WWw.2586.WaNg 刑剑君曾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担任表导演基础、戏剧工作室和外国戏剧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迈阿密大学戏剧系、IUPUI大学担任过表演基础等戏剧课程的教学。现为巴特勒大学戏剧系访问学者;2003年开始在国内推动非职业戏剧活动和从事戏剧普及和推广工作,以个人的微薄之力奔走疾呼,坚持公益的方式对待非职会的运作与发展。
或许它现在的成员还不够多,或许它的作品还不够好,或许它在我们的戏剧环境里的影响力还不够强大。但是由于它的存在,有愿望的人得以成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戏剧。我们或可以在非职会和刑剑君的工作里,看到一点被官商垄断的大陆戏剧发展的未来。
另一个引起我注意的团体是新工人艺术团,他们由“农民工”组成——即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当他们成为“农民工”的那一刻,他们失去了原本的社会根基,在城市中,又与城市始终有着隔阂。2008年,他们针对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创作了第一部大戏《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梦想》,让人注意到这个城市极度需要、又尽力忽视其存在的人群,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梦想。
新工人艺术团所在的皮村,位于北京朝阳区与通州区的交界,坐公交到市中心要2个多小时。在皮村,80%的人口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每天从村里出发前去工地,傍晚拖着疲惫的身影回来,村口有个墓地叫“早晚见墓地”,一语双关。新工人艺术团便是驻扎在这里,他们有一顶大帐篷作为演出及活动的剧场。团里的主要人员基本上也是打工者,他们以打工者的生活为原型,写歌、写诗、创作戏剧作品,去各个工地上为工友们义务演出,作品虽略显粗糙却有着难得一见的真诚与生动。甚至,他们还成立了打工者博物馆以梳理“农民工”的历史。
这是戏剧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也许大多数人看不到它们,但它们在那儿。从某个角度来说,和它们的存在相比,现在我们眼前看见的,那些热闹的、喧哗的、台面上的存在,倒反而像是虚幻的。(文/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