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先锋话剧没有真正营养”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8:04 点击:
  如今,很少有观众能专门走进剧场,静心观看一场话剧,去感受话剧舞台上人物内心的挣扎和人性的复杂与美好。话剧舞台如何能真正留住观众?昨日,正在西安排练现实主义话剧《明天》的编剧霍炳权告诉记者,如果话剧要靠刻意地去培养观众来吸引票房,那么,只能说明这个话剧本身并不成功。     先锋话剧不靠谱 无厘头剧本没营养     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一种带有实验色彩的小剧场话剧在年轻白领中流行开来,麻辣的台词、无厘头的剧情,在年轻人中间十分火爆。霍炳权告诉记者,这种小剧场话剧虽然貌似火爆,但远远不能像经典话剧那样长演不衰。     霍炳权评价道:“这种话剧大多数都打着实验、先锋的幌子,弄点刺激、搞笑、无厘头的情节,博观众哈哈一笑,其实这些都是文化快餐,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营养"。只要演上十几场,就敢宣传说火爆。这种话剧在年轻人中间流行,其实损害了年轻一代对经典话剧艺术的憧憬和印象,这太令人遗憾了,他们会认为,话剧就是这样子!所以想追求艺术,还得看点有深度的话剧。”     霍炳权认为,目前,写这类流行话剧的作者大多是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业余票友。因为他们没有时间阅读和感受真正的话剧艺术究竟是什么样子,没有时间看历史上最经典的话剧,大家觉得话剧不过如此而已。     话剧艺术要想兴旺 别光想着培养观众     在西安等内陆城市,话剧艺术似乎与观众的距离仍然很远,一年到头真正能走进剧场欣赏话剧的观众凤毛麟角。Cdn-wwW.2586.WANg霍炳权认为,现在戏剧界许多专业人士总觉得票房不景气主要还是观众的流失率太高,现在拯救话剧艺术最关键的事情就是培养观众。这种想法很不现实也很幼稚,演员没有好作品拿出来,编剧写不出好作品,还怎么指望观众来认可呢?如今,话剧艺术最该培养的就是编剧。     霍炳权说:“话剧是西方舶来品,当年它刚刚进入中国时,也从未刻意培养过观众,到处肆意地宣传炒作,可那时却诞生了一大批话剧的追随者、铁杆观众、学生剧社和演员,那一批观众是自发自觉地爱上话剧的。我们如今的戏剧工作者应当问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10月18日,霍炳权编剧的《明天》将在西安上演。戏中探讨了许多直击心灵的现实问题:一个小小恶作剧如何摧毁人生?一位英雄如何面对内心忏悔的隐秘?霍炳权说:“戏剧重要的东西,是要给人们留下一些东西。在心灵防线脆弱的当下社会,话剧《明天》是献给西安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碗热滚滚的心灵鸡汤。”(文/图 记者 职茵)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