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都会飞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46:41 点击:
历经3年,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打磨出的现实题材儿童剧《想飞的孩子》吸引了很多小观众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们。
用孩子的视角和语言讲故事
在北京的深山区,有一个叫做大鹏关的村落,村里有一个小男孩强子,强子奶奶讲了这样一个传说——大鹏关原来是有大鹏鸟的,大鹏关的人们都是大鹏鸟的后代,都会飞!于是,强子沉浸在想飞的幻想中,尝试着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飞起来的感觉,闹得村子里鸡飞狗跳,成为大人们眼中最不着调的孩子。结果,正是这个不着调的孩子的不着调的梦想,最终点燃了大人们心中被岁月尘封的童年梦想,帮助强子也帮助自己,尝试着进行了一场追梦的实验。
强子的飞翔梦三起三落——先是用窗户纸糊了一对翅膀,在大鹏关上奔跑,找到了一点飞起来的感觉。结果,导致小伙伴冬瓜的摔倒,在村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父亲大豆子一怒之下,踩坏了他的翅膀。但执著的强子不屈不挠地带着几个追随他的小伙伴,拔光了全村的鸡毛,准备做一只带毛的翅膀,结果被小伙伴国梁用科学原理说服:人,是根本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飞起来的!然而,强子的飞翔梦并没有就此打住,读了国梁借给他的飞行原理杂志后,强子决定尊重科学,参照孔明灯的原理,自制了一个带翅膀的孔明灯。孔明灯带着几个孩子的梦想升上了天空,向远处飘去。就在强子决定下一步再做一个能够载人的飞行器的时候,飘落的孔明灯点燃了村里的草垛,引发了大火,强子被父亲追打跌伤,得了失忆症。cdN-wWw.2586.waNG至此,强子的飞翔梦戛然而止。一向以打骂代替教育的父亲大豆子此时却爆发出难以想象的父爱,他要为强子做一架飞机,哪怕砸锅卖铁,因为,也许强子看到自己梦想中的飞机,病就会好了。
大人们既反对大豆子的不着调,又同情一家人的遭遇,决定帮助大豆子,一起为强子做一架飞机。飞机做到一半,强子的病好了,大人们却千方百计地找着理由,要把飞机做成。草垛的火扑灭了,大人们心中的火却在做飞机的过程中被渐渐点燃,纸糊的翅膀没有了,心灵的翅膀却在打开。一个不着调的孩子,一个不着调的梦,唤醒激活了全村人被岁月尘封在心底的童年的梦。原来,从八爷爷、村长爷爷到村里的叔婶儿们,几乎都听过大鹏鸟的传说,也都有过从草垛往下跳的“试飞”经历!
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剧中的孩子不是小大人,剧中的成人是孩子化的成人,主创人员用现实主义手法,用孩子的语言、视角、方式,讲述了一个当代童话,不仅为孩子,也为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们,唤起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的想飞的梦。
爱,是成就梦想的基础
不同于有些儿童剧解决矛盾冲突总是用离家出走、哭天喊地的处理手法,不同于传统习惯式的用说教来解决问题,不同于当下一味地游戏化的创作手段,《想飞的孩子》用一个“爱”字贯穿起很多细节,成就着强子的飞翔梦,也成就着这部儿童剧,带给观众思考和感动。
这是一个看上去有些不着调的村子,从村长到活了80多岁的前民兵队长八爷爷和整天惯着儿子吃西瓜的冬瓜妈,再到以打骂代替教育的父亲大豆子,从普通村民到一天到晚想着飞、想尽一切办法试飞、闹得村里鸡犬不宁的强子和小伙伴们,似乎都不是很着调,都有些异于常人,异于传统的舞台形象。但一股浓浓的爱意始终荡漾在小小的村落里——大豆子要打强子时,刚刚还怒火冲天的冬瓜妈立刻变成强子的保护者,一边怒斥大豆子不管强子,一边又护着不让大豆子打强子;一边是全村人对强子不着调的头疼和愤怒,一边又是对强子摔伤后的痛惜和爱怜,最后水到渠成地发展到全村集体“不着调”地陪着强子不着调。
作为父亲的大豆子看上去比儿子还不着调,每天很有分寸地打强子5下,算是教育,而一旦强子惹得全村天怒人怨时,他又袒护儿子;他与强子看似无法沟通,勉强聊聊时,听着强子对飞翔和天空的描述,他也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随着强子的讲述陶醉着。这些淡淡的细节都为最后他要变卖家里全部值钱的东西为儿子做一架飞机奠定了基础,正是这沉沉的父爱,唤醒了失忆的强子,也激活了全村人心中尘封已久的梦,谁小的时候没有幻想过飞翔呢?
其实, 我们都会飞
“其实我们都会飞”——在节目单上,有位中学生这样留言,他最喜欢剧中这句台词。我也是。正如强子所说:“我已经记不清那个晚上,我们的飞机到底飞起来没有。真正飞起来的,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梦。原来,我们都有梦,只要心里想着会飞,就一定能找到飞的感觉。”
这是一部折射时代精神、引领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励志儿童剧。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每个成人都曾经是孩子,孩子的梦想是未来,全剧没有用成人的说教改变强子不着调的梦想,没有让国梁成为小大人去做强子的榜样,而是站在孩子的心理上,用爱呵护着孩子的梦想,为他的梦想插上翅膀而不是折断它。全剧的结局是开放式的,飞机飞起来没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随着梦想在飞翔,强子没有被改变成一个“好”孩子,却改变了全村人,因为他的梦想唤醒了全村人少年时代曾有的梦,原来我们都有梦,其实我们都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