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行业资讯 >> 正文
用舞剧诠释孔子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49:54 点击:
  用肢体语言展现孔子     近年来,以孔子为主人公、展现孔子人生经历、思想体系的文艺作品并不鲜见,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舞台剧,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和思考,而任何艺术上的再现与创造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舞剧《孔子》分为《序·问》、《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尾声·乐》6部分,讲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故事。该剧没有直接再现历史的纷繁复杂,而是从时代的宏观角度切入到历史片段,展现人物的境遇,隐喻一个时代的面貌和走向,同时将国家、时代的大环境与主人公的内心抉择进行对比,给观众以人文思索。     孔子第77代孙、舞剧《孔子》导演孔德辛在谈及该剧的创作初衷时说:“该剧将孔子放置于时代、国家和自然等环境中,用肢体语言表达孔子的喜怒哀乐,用丰富的音乐旋律和舞台意象呈现孔子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展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人格魅力、精神特质、智慧光芒,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一次心灵的舞蹈之旅     将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哲搬上舞台,形象设计至关重要。什么样的舞段合适、什么样的舞蹈动作恰当,舞段之间的关系、舞蹈动作承载的内容,都给舞剧《孔子》的主创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整场演出,演员们的舞姿不是花哨的肢体动作堆积,而是为塑造具有审美意蕴的、典型化的、人性化的孔子形象服务。CDN-wwW.2586.WAng演员们通过独舞、双人舞、三人舞3种形式,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君、臣、妃之间的关系。剧中,孔子对礼崩乐坏的失望,对于大众声音的倾听,面对困境的弦歌鼓瑟,面对暴政的挣扎,对于弟子的情谊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场心灵的舞蹈。     饰演孔子的演员胡阳说:“用身体展现生命的极致,是我们对历史、对传统、对文化的一次虔诚、真实的表达。”     如何“不为时尚所惑”     近年来,国内舞剧市场由于还未形成一定数量的成熟观众群,票房常常难以支持创作排练的成本,民族原创歌舞剧更是举步维艰。中国歌剧舞剧院能够选择孔子作为创作题材,并通过舞剧《孔子》引领民族舞剧的发展道路,无疑显示了国家院团的创作勇气、文化担当和艺术魄力。     民族舞剧发展的难点在哪里?在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看来,中国民族舞的发展正趋向多元化,这种在舞蹈形态和表达上的多元化、丰富化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创作者无法在艺术精神层面深入。他认为,“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既是民族舞剧发展的难点又是关键点,一旦准确地找到了切入点,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辨清、如何把握,才是关键。     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直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平衡点。舞剧《孔子》在故事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塑造、角色情感表达等方面均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展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程竹)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