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行业资讯 >> 正文
演艺的盛宴在仲夏中淬火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53:47 点击:
演艺的盛宴在仲夏中淬火     7月10日,尽管天气炎热,但史诗歌剧《大汉苏武)数十名剧组演职人员还是全身心融入到彩排之中。                                   “回家,回家,回家……”在贝加尔湖牧羊19年之后,苏武终于能够回归家园了,这激昂情深又苍凉的咏叹调一下子使观众穿越千年,潸然泪下。7月11日,陕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第五排练大厅,歌剧《大汉苏武》的连排现场,来自北京的一家国际文化营销团队在观看连排后赞叹道:“歌剧是舞台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大汉苏武》的本体特别好,音乐好听,气势恢宏,格调完美,剧情感人,我们都掉眼泪了。”
    “我不能辱没了我的国家。”排练总指挥、著名导演陈蔚在重复苏武的这句经典台词时说,《大汉苏武》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部全国一流歌剧”。使之“厚重而不笨重,古朴而不陈旧,经典而又时尚”。
    曲作者、著名作曲家郝维亚前一天下午才在家里写完三幕三的结尾部分,第二天就来到现场,郝维亚抑制不住激动之情,竟然主动请缨,让导演给他安排一个合唱中群众甲的角色。cDN-wWW.2586.WANG
    时值盛夏,三秦大地持续高温连爆全国之最,但酷暑挡不住艺术家们前行的脚步,热浪更激发起史诗歌剧《大汉苏武》创排中冲天的赤子之心。创艺术精品,为陕西文化做点事,成为歌剧《大汉苏武》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心愿。从五月份开始,陕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就进入了原创史诗歌剧《大汉苏武》的紧张排练,180多人的创作团队,顶着近40度高温,每天早中晚连轴转,节假日也不休息,疲惫劳累程度可想而知,可不论领衔主演还是特邀演员、不论角色演员还是合唱队员,所有演职人员都没有怨言,反而自我加压,全心投入,忘我奉献,始终保持最佳状态,铆足了劲要创出一台精品,打造陕西演艺舞台又一部重头戏,实现继《张骞》、《司马迁》之后歌剧艺术上的新突破。
    今年是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的第四个年头,大型歌剧《大汉苏武》的横空出世,无疑是我省舞台艺术的一次“王”的盛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及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陕西演艺集团倾全集团之力精心打造,上下配合,多方位整合资源,目前这一鸿篇巨制已初露端倪。排练场中久违的创作氛围,已经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可抵挡的气势、一种令人震撼的强大吸引力。集团掌门人董事长刘兵说,《大汉苏武》就是要弘扬苏武身上所体现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完成陕西歌剧“大汉三部曲”的宏伟夙愿,打造又一部中国歌剧的国家舞台精品。
    苏武牧羊的故事曾被创作成影视剧、文学作品等各种艺术形式。而如何推陈出新,就考验着编剧的功力。我省著名剧作家党小黄告诉记者,苏武身上有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即其对祖国、对民族不渝的忠诚,我创作剧本时,始终被这种情操感染着。他坦言,中国人欣赏歌剧和外国人不同:“外国人是单纯欣赏音乐,而中国人却要先看故事,所以能不能把这个故事讲好,对我来说考验很大。我用三把尺子衡量这部作品——音乐尺子、戏剧尺子以及文学尺子。”剧中除了弘扬苏武的精神外,还有苏武和牧羊女索仁娜的凄美爱情故事,表现了苏武侠骨柔肠的一面,挖掘出了人性深层的情感,使苏武形象更加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歌声与激情交织,汗水与泪水相融。“苏武留胡节不辱,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英雄气节的激励,《大汉苏武》创作团队的艺术家们,学苏武、演苏武、以苏武的精神创排《大汉苏武》。穿越酷暑,我们仿佛看到了苏武回归的身影,他高擎符节正向长安走来,《大汉苏武》不只属于陕西,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袁景智)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