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话剧《天下第一楼》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56:51 点击:

北京人艺的著名话剧《天下第一楼》有一个不大的情节“卖旗”,这个情节的一个人物是说明书上连姓名都没有的小角色——“卖旗”的巡警。 剧中,这巡警前后上场3次,戏,不够4分钟,第一次和第三次上场是来卖旗的。当中第二次上场是卢孟实当掌柜3年,福聚德盖起大楼,生意红火,参观大楼的、来吃鸭子的人,络绎不绝,巡警被店掌柜叫来维持秩序。 这巡警第一次上场是1917年。那年北洋大总统黎元洪召张勋率辫子兵自徐州北上入京“共商国事”;张勋6月14日入京,16日密往清宫觐废帝溥仪,27日康有为秘密入京与张勋策划复辟。7月1日张勋与康有为入宫,拥立溥仪复辟,恢复清朝旧制。7月3日段祺瑞组织讨逆军;7日南苑航空学校派飞机往宫里扔炸弹; 12日讨逆军攻入北京,历时12天的复辟丑剧宣告失败。 戏里,王巡警“卖旗”应该是1917年7月1日至12日期间,王巡警吆喝着“挂旗啦,挂旗啦”走进福聚德—— 王巡长:福聚德怎么还不挂旗呀? 福聚德二掌柜王子西:现做来不及,正打算去估衣铺买一面,还没腾出人来…… 王巡长:我卖你一面得啦……留点儿神,那可是纸糊的……你这辫子怎么是假的? (王子西塞给王巡长买旗的钱,又塞了他一包丸子。cDn-WWw.2586.waNG) 王巡长:(单腿一躬)回见啦!(下场) 1917年至1925年8年间,是“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的时期,军阀间你打我,我打你,“你方唱罢我登场”。鲁迅的诗句“城头变幻大王旗”,对那个年代的政治变化概括得十分形象。而这个“挂龙旗”的情节,正史不载,倒是“野史”中记载:“是时京城里面,俱经张勋传令,凡署廨局厂及大小商场,一应将龙旗悬起,随风飘扬,仿佛是大清世界。”(《民国演义》八十五回) 王巡长再次上场卖旗是前场的8年后——1925年。王巡长吆喝着“挂旗啦,挂旗啦!” 腋下夹着卷起的一面旗子上场,与福聚德二掌柜王子西的一段对话,挺有味儿—— 王子西:又挂什么旗呀? 王巡长:换什么掌柜挂什么旗!交钱吧您哪。 王子西:唉,我说你们还有准儿没有?这不都成了走马灯了吗? 王巡长:跟您这儿一样。您这儿甭管张三李四王五赵六,谁当掌柜的,也都得烤鸭子;不论皇上、总统、大帅、长毛,谁来了也得吃鸭子。这个呀,就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段戏,“挂什么旗” 并不重要,剧作家要说的是“换什么掌柜挂什么旗”。虽然这段戏是虚构的,却也有些来历。张勋复辟那年,北京的步军统领(也叫九门提督,管北京治安的官儿)叫江朝宗。袁世凯想当皇帝,江朝宗是“大典”筹备处的官员之一。张勋带辫子兵入京,这江朝宗又以“民国代表” 的身份,于6月16日跟张勋进宫,面见溥仪,奏请复辟。前面提到那年7月1日“凡署廨局厂及大小商场,一应将龙旗悬起”“俱经张勋传令”,具体执行者便是这个江朝宗。 那年7月3日,段祺瑞组织了讨逆军,包围了北京城。城里城外开了火,枪声四起,人心惶惶。江朝宗统领衙门的兵,便准备了两面旗子,出城时打着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旗;进城时便打着龙旗,掖着五色旗……这是江朝宗亲口说的(见1990年香港出版的《京华烟云录》)。这应该是戏里“换什么掌柜挂什么旗”的历史根据,背景真实,有历史根据,戏也就结实、耐看。 《天下第一楼》里这位“卖旗” 的王巡长,不是什么大奸大恶,贪点小便宜(如一包丸子)、赚点小钱儿(卖纸糊的旗子)也是难免的。在街面上混,瞒上不瞒下,也说点实话:“换什么掌柜挂什么旗”“谁来也得烤鸭子”,这些话正是时势动荡、兵荒马乱,老百姓厌恶战争,又无可奈何,只得“超然” 的心态。 我20年前看《天下第一楼》,演王巡长的是杜广沛。杜老先生的表演,那才真是“没有表演的表演”。他演的这个人物不只是“像”,简直就“是”。数十年来杜老先生演这类小角色达上百个。 而正是众多艺术家在小角色上精雕细刻,北京人艺的戏才称得上是“一棵菜”:在“小角色”上不马虎,保证艺术上的完整性,这真是北京人艺的一个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