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头戴耳机听“默歌剧”数码技术推动经典艺术新奇再现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58:00 点击:
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默片《艺术家》在好莱坞的走俏引发了一股回归“沉默艺术”的热潮。自1月23日至2月10日,一出别出心裁的“默歌剧”在伦敦码头区上演。同一演出现场,两个声音版本,当古典艺术遇上数码科技,音效空间神奇地以平行空间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此次上演的歌剧是由意大利歌剧奠基人克劳迪奥·蒙特韦尔迪谱写的经典名作《奥菲欧》,但其新颖独特的表演形式却令观众耳目一新。演出在位于伦敦码头区艺术中心“三浮标码头”的一间小型演艺厅举行,每场观众数量约60人,标准票价为25英镑。每位观众都可以通过一个无线耳机,听到将预录好的大型交响乐团配乐与现场演唱混合后的歌剧版本。由于引进先进的音效技术,数码版《奥菲欧》能让观众不受周围干扰地享受到超高质量的逼真音乐,而且克服了传统剧场中乐队处于固定位置造成的音乐方位单一性,产生强烈的音乐空间感:观众会被四面而来的乐声包围,或是冷不丁被脑后响起的声音“吓到”。导演黛西·伊万斯表示,该剧的数码版本追求的不只是还原真实的剧场效果,而是营造“超现实”的奇特听感、观感和触感。
但观众若是摘掉耳机,就会听到歌者在舞台上真实演唱的“简易”版本,现场没有任何扩音设备,仅有6件乐器伴奏。这场“默歌剧”试图以这样一种二元形式打破传统歌剧的疆界,为古典乐提供一种全新的诠释和思辨方式:在华丽与简单的切换中,观众亲身体味数码与真实之间的巨大差异。CdN-wWw.2586.wAng
主办方介绍说,这次大胆的尝试是受到源自荷兰、在本世纪初风靡英国的“无声迪斯科”的启发。在无声迪斯科舞会中,所有人都戴着耳机,跟着劲爆的音乐摇摆,而外人看到的却是一帮疯狂的年轻人在寂静中跳舞。
与《奥菲欧》让歌剧“安静”的尝试相反,英国广播公司特别音效小组却让1924年的默片《伦敦之花》“发声”。有声版《伦敦之花》于2月7日在“空间”网站上“首映”,网友可以自行选择喜欢的配音,包括伴奏音乐、叙述性旁白、声音特效等,来塑造他们心目中这部默片“听起来”的样子。有趣的是,它与《奥菲欧》一样,后期数码音效在古典的原材料上层层累加或是剥离,都交由观众选择。无论是《奥菲欧》还是《伦敦之花》,在它们有声与无声的转换中,共同演绎和思考的,是过去的经典艺术在现代数码科技语境下面临的无限生机。 本报实习生 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