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猫》在京首演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1:59:27 点击:




各国“猫”妆,各有千秋。
12月23日晚,《猫》中文版北京首演礼在世纪剧院举行。来自演艺界与文化界的众多明星、名人不畏严寒,和上千名观众一起赶来观看这群说中国话的“猫”,共同见证这部在世界音乐剧舞台上风靡31年的作品在北京创造新的传奇。 明星盖不过“猫”的风头 作为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之首,《猫》早已名声在外。中文版之前的14个语言版本为《猫》赢得了全球7300万观众和28亿美元的票房。Cdn-WwW.2586.waNg如此斐然的成绩,使得《猫》在许多国人看来,几乎已经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 对于许多演艺界人士来说,看音乐剧早已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首演礼当晚,走完红毯的黄渤、郭涛、李湘等谈起了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谈起了《猫》。几位历数自己与《猫》的渊源,透露已慕名看过原版演出,对于此次的中文版《猫》,表示“当然更加期待”。 明星的星光盖不住唱跳俱佳的“猫”的风头。开场后,观众的视线从未离开过舞台,当演员们轻盈无声地爬到观众席中突然出现时,不少观众不自觉地发出了平日里逗猫的声音。中场“闹猫”环节则掀起了小高潮——“猫咪”们跳下舞台和观众亲密互动,有的温柔地任人抚摸,有的则向观众讨要东西,小朋友乐得哈哈大笑,一些成年人也和“猫”们玩耍起来。 一位从北京通州赶来观《猫》的女性观众告诉记者,她在两个月前就预订了演出票,为保证观看效果,还特意买了一架望远镜。一位携女儿看《猫》的母亲则说,她是不折不扣的“猫迷”,此前英文版《猫》两次在京演出时均到场观看。“现在做妈妈了,知道《猫》有了中文版,有点儿喜出望外。”她的话大概可以代表剧场内绝大部分母亲的心声——中文版《猫》让孩子也能看音乐剧了。 功夫猫、“京片子”、兔儿爷 这一次,英国制作方特别允许一只中国“功夫猫”出现在舞台上,这是《猫》北京站巡演的新亮点。中方导演刘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猫》中文版不仅在内容上引入了很多“中国风”,猫儿们上了舞台跳的是芭蕾、踢踏舞、现代舞,为了增强体力和平衡感,排练室里少不了练几招功夫招式。“《猫》中文版继承了原版的精髓,却是一群扎根本土的‘中国猫’。” 于是,这出《猫》剧更像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热闹闹的“北京故事”:“保姆猫”仿似热心的居委会大妈,“贵族猫”是养尊处优的北京胡同大爷,“领袖猫”则是位高权重的领导,“火车猫”散发着兢兢业业的公务员气质,叛逆不羁的“摇滚猫”则让人想起“富二代”,“魔术猫”就是典型的文艺清新小青年。在北京的舞台上,“猫”们还讨巧地操起了“京片子”。“贵族猫”在唐人街吃起了涮羊肉,大声说“再见了您哪”,“海盗猫”被围攻时高喊着“哎呀我滴妈呀”。 从“伦敦猫”到“中国猫”再到“北京猫”,在秉持经典的同时,一直寻求突破的音乐剧《猫》中文版,通过对原作深藏的英国式幽默进行接地气的台词处理后,实现了与北京观众的“零距离”。 此外,为了更加深入当地文化,《猫》中文版一直努力将演出城市的代表性物件请上舞台。老北京家喻户晓的兔儿爷、代表着北京街头小吃的糖葫芦、京城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鸟笼都被放大3倍,如今都藏身于《猫》中文版的“垃圾”舞台之中。 中文《猫》将走出怎样“猫步” 在京城文化演出市场中,中文版《猫》以惊人的近千万元预售成绩扞卫了金字招牌。实际上,作为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继去年的《妈妈咪呀!》中文版之后推出的第二部中文版音乐剧,《猫》剧的票房表现一直十分强劲。上海站以3500万元票房收官,广州站则突破1200万元,这些数字揭示出,音乐剧《猫》中文版正踩着《妈妈咪呀!》中文版打下的基石,进一步开拓着中国音乐剧市场。 在“苹果应用商店”里,人们对于许多英文应用软件的评价是“如果有中文版,就给五星评价”。观看英文原版《猫》演出时,普通观众或许更多只是图个热闹,不少人对剧情一知半解,甚至认为音乐剧就是“一出话剧加上几首歌曲、几段舞蹈”。就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有了中文译本,外国电影有了译制片,电脑、手机有了中文输入法,那些一度被认为是部分专业人士方可涉猎的艺术、科技潮品,突然来到了普通人身边,大家再也不必望而却步。中文版音乐剧的出现,令台下的观众们不再为听不懂英文而发愁,能够安心地坐下来感受音乐、舞蹈和剧情的魅力。 盛名之下,《猫》中文版承载的内容与意义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猫》所代表的音乐剧,这种在欧美国家诞生成长的流行艺术形式,正是因其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才成为世界多国观众喜欢的表演艺术。如今,《猫》在许多欧美国家的驻演、巡演已经告一段落。来到北京的中文版《猫》,是否能够抓住北京的时尚脉搏,在寒冷的冬日里持续点燃京城观众的热情?作为年度巡演的最后一站,业内人士和观众们或许想问,繁华舞步过后,《猫》将在音乐剧产业、艺术教育领域乃至整个京城的文化生活中留下怎样的脚印?《猫》中文版将如何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