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刘安华王玉“夫唱妇随”演绎艺术人生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06:15 点击:
刘安华,1940年出生于音乐世家,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第六届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理事,江西省音协副主席,创作委员会主任,江西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家,历任江西省歌舞团副团长、团长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玉,1960年参加工作,江西省话剧团演员,国家二级演员,曾主演过多部话剧,如《海岛女民兵》、《一双绣花鞋》等。
漫步于江西省歌舞剧院的大院内,正值下午四点多,听到一阵小号声,停下来静静聆听,婉转悠扬,感受冬日里的一丝温暖;然而没多久,又有一阵钢琴声,让人不自觉地进入到音乐的美妙世界中。
细细追寻这音乐之声,原是出自刘安华之手,听附近邻居说,“他每天大概在这个时间点,就要吹小号弹钢琴,要是有两三天没听到声音,那就证明他肯定出差去了。”
敲开房门,记者第一次遇见刘安华夫妇,发现一向都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王玉,很是开朗。“她就是以前太低调了,怕被别人说,现在年纪大了,慢慢也就看淡了,释然了。”刘安华说。
由于王玉退休得早,以致很多人都不知道她,其实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她就是江西省话剧团的主演,也是第一批评上副高职称的演员。作为夫妻搭档,刘安华和王玉在艺术领域里携手同行近五十年。
▲刘安华
▲王玉
闲不住的夫妻俩
刘安华的生活极具规律,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起床,然后开始创作,差不多清晨的时候,就出去锻炼身体。CdN-wwW.2586.WaNg刘安华补充了一句,“在家里,所有的家务活我们俩都会抢着干,尤其是炒菜,我最喜欢了,我俩都是闲不住的人。”
但是在家里,涉及到要花钱的地方则由王玉说了算,比如买菜之类的,她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他做事比较热心,但是对于钱没什么概念,出去买东西,别人说多少,他就付多少。”王玉告诉记者,丈夫整天埋头创作,以致对生活琐事不太关心。不过这就是刘安华,一个真实的艺术家,不计较得失,不悲不喜。
自九岁跟随父亲弹钢琴,刘安华便踏入了音乐的世界里,大学时,他又吹得一手小号,如今,他除了是为人所知的作曲家外,还是钢琴和小提琴考级的评委,每年都要带很多学生,直到去年才决定不再带了。尤其是他的小提琴,王玉告诉记者,“那时候,他在省歌舞团一边当合唱指挥,一边还担任小号手,以致于指挥合唱的时候,他经常拿起身边的小号吹起来,光这样的演出就有60多场。”
妻为夫第一听者
曾有人问刘安华,“你们夫妻之间平时在艺术上是否有过合作?”刘安华回答,“我们平时最大的合作就是,她是我的第一位听众,我写的每一首曲子,都要弹给她听。”而王玉则笑着说,“这确实是句实话,所以我很幸运。”
还记得影片《复制贝多芬》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即作为贝多芬助理的安娜忍受不了贝多芬,最后想要离开时与贝多芬邻居交谈的一幕。在楼梯之间,安娜问道:“您一天到晚关着门的感觉一定很糟吧?”邻居答:“哦,我正在享受这一刻,这片刻的宁静时光。”安娜问道:“恕我冒昧,你为什么不搬家呢?”邻居答:“搬家?我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隔壁邻居。我是第一个听到他音乐的人,甚至在首演之前,整个维也纳都在嫉妒我呐!”或许这最能体现王玉的心态。
作为第一个听到刘安华音乐的人,也是最能听懂他音乐的人。刘安华如是说,“她不是简单地就这么听一遍而已,而是听完之后,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会向我提出建议,指出该怎么修改。”相对于第一听者,妻子更是他的知己。
刘安华创作近千首作品
过了一会儿,刘安华拿出了早上收到的奖状,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他,仍然不停地创作,不停地收获。王玉说:“他现在就是一获奖专业户。”
四十多年来,刘安华埋头于江西民间音乐,掌握了大量的民歌素材,作为一位勤奋的作曲家,他创作了大小作品近千首。其中播出、演出和发表的就有六百多首。而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作品有六十多首,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还有舞蹈音乐、歌剧、独奏合奏器乐曲等。可以说他是当今江西乐坛的一位多产作曲家。
然而有一件事让刘安华有所遗憾,那就是他虽然创作了很多作品,却没有一首响彻全国的代表曲,钱钟书有一句话说得很贴切,“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就一定要去拜访那只下蛋的母鸡吗?”一首歌,人们往往记住的只是演唱者,而作曲和作词者总被人忽略。于是,刘安华的歌从未大红大紫,自己也不曾大富大贵,不过也正是这样,让他更加努力的创作,日复一日,永不停歇。
王玉告诉记者,丈夫作曲时很疯狂,“我的儿子就是在他的背上长大的,他坐在写曲子的椅子上专心写曲,儿子就在他背后玩,最后把他的背心都抠得跟个蜂窝似的,而他却完全不知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红演员
虽然不像丈夫那般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然而由于自幼长相甜美,王玉被班里老师冠以“小主持人”称号,直到今天,王玉的吐字依然很清晰。
说起王玉,年纪稍大一点的人都知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江西话剧处于辉煌时期,那时候经常一票难求。”刘安华告诉记者,由于妻子退休得早,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她,其实妻子比自己还早五年工作,和自己一样都是第一批评到副高职称的人,而且直到妻子退休时,单位里还没有正高职称的演员。遥想当年,在话剧团王玉可是主演。
那时候比较有名的话剧《海岛女民兵》、《一双绣花鞋》等都由王玉主演,“那时候火到什么程度呢,我自己去排队,都买不到票。”王玉告诉记者,说起那段岁月还是蛮有趣的。
“以前很红的时候,很多媒体都来找她,她死活不愿意接受采访,低调得有点过头了。”刘安华笑着告诉记者,那时候怕人说,怕别人错以为她不是凭真本事,现在随着年纪大了,对这些也都看淡了,也就随意许多了。
退休生活更精彩
虽然夫妻俩都过了退休的年纪,但是夫妻二人仍然没有停歇,仍奋斗在工作一线,到处讲学,不停地创作。
直到去年为止,夫妻俩才不再到学校授课。“年纪大了,确实吃不消,身兼四所学校的老师,一次三节课,一周就是十二节,忙不过来。”刘安华告诉记者,他现在很自由,随性而动。
直到去年,王玉还在忙话剧团的工作。刘安华说,妻子退休以后,反而比之前更活跃了,他也频频获奖,尤其是导演的《摆渡》,更是包揽了全国课本剧大赛五项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