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戏剧讲堂 >> 正文
在戏剧文学园地默默耕耘的普通人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07:11 点击:
  很多年前,我就在西安演出广告牌中看到过戏剧广告戏名的下面写着编剧张民翔三个字,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非常的熟悉,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也对他没有任何了解,在我心里暗暗的设想着这个人肯定是一个戏曲学院专科出身,一定是经过专业的训练和高等院校的知识熏陶,要不然怎么能写出这样精彩的剧情呢?看过他编的小戏以后,对于他的剧情结构非常敬佩,只觉得他在故事情节发展中下了很多的功夫,感觉到他有一种编织故事的才能,否则故事为什么编的那样的天衣无缝?我虽然不是一个戏剧评论家,但常对于看过的演出戏剧总是喜欢说三道四,这儿不完善,那儿应该更改,应该说我是一个爱挑刺的人。可是我对于张民翔编过的小戏小品我无话可说,想给他寻找一点毛病都难以找出破绽来,我总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编剧家,也是一个很有名望的老艺术家,在戏剧家中应该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剧作家了。想拜访不敢去;想探索他的消息,没有任何机会,所以他的名字一直在我心里动荡徘徊,留下了难忘的影响。     去年我在为兰州部队创作一个话剧南丁格尔剧本,由于素材比较少,我整天在图书馆翻阅各种资料,突然一天在陕西地方志那个书架中翻到了一本张民翔写的长篇小说《撕裂》,我并没有打算详细阅读,可是翻了几页再也难以放下手,这个读者区书不能外借,我只好给剧作家张民翔打了电话,随后他就给我专程送来一本自己出版的长篇小说和荣获2012年省“五个一工程奖”的大型现代剧《照进这片天》剧本。     就是在送书的这一天,我才对他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cdn-wwW.2586.WANG听了他的故事,让我对他更加刮目相看,他原来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而且是一个建筑基层工人,在艰苦的工作环境打磨了几十年,他的青春岁月,他的精彩年华,全在背水泥、和砂浆、拉砖、扛麻袋的沉重体力劳动中消耗,直到中年过后他才有了一个安稳的创作环境,来到了陕西京剧院工作,虽然年至花甲,他仍活跃在剧坛,尽心在耕耘文学的方格土地。     虽然命运对张民翔来说那样的坎坷与曲折,但是他内心总是承载着中国农民那种务实的精神,就是这种农民的精神让张民翔在人生奋斗的战场中没有背负任何的思想负担,他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在文学创作事业之中,尽管物质生活在好多人心中占了那么大的位置,五彩缤纷的世界总是在诱惑着人们思想的变化,但是这外在的物质条件丝毫没有冲击他的创作劲头与强烈追求的知识欲望。他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和理想看得最为重要,他总是把自己划在最平凡的人民群众当中,他只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创造文学精品,这就是他内在的理想。就是这种人生观让他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戏剧创作之中,没有进过大学的校门,没有良好的文学创作环境,没有雄厚的经济给他做靠山,他从来不在追求人生的成功道路上寻找捷径,再多的困难,他也不放在心里,从农村来到建筑工地当工人,工作之外就是读书学习,那时候工资少,没有钱买纸张,他就把建筑工地的水泥袋子用剪刀裁剪起来,自己用针线缝起来,好多建筑文艺作品就是在牛皮纸上涌现出来的。那年月文艺红红火火,建筑行业经常有文艺演出和文艺比赛,他一部部的作品脱颖而出,没有一次不获奖,没有一次不得到建筑行业领导的赞赏,有谁知道这些成果都是来自他夜晚的加班加点苦熬出来。     就是那其间,他创作了诗歌散文报告文学,100多万字的作品问世,其中陕西戏曲研究院演出的大型眉户现代剧《臂塔圆舞曲》获得全国第三届“五个一工程”。这个剧在建筑行业引起极大的反响,是他第一次把普通的建筑工人搬到了戏剧舞台上。大凡创作人都知道,普通人走上舞台难度非常的大,特别业余作者的作品推向舞台更是凤毛麟角。但由于他一直在建筑行业工作,知识的积累,观察能力的敏捷,加之他不断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最后才涌现了这部杰作。在他人生最灰暗时,也是他从公司宣传岗位上下岗后,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利用他为单位看大门的时间优势,又创作了轰动秦腔舞台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村官郭秀明》,该剧演出数百场,激活了疲软的演出市场,为五一剧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并荣获西安市“七个一”一等奖,中央台演出后,山西临汾眉户团移植后,又唱红了三晋大地,并被中央电视台和山西省委宣传部改编为戏曲电视连续剧《村官》,该剧入选向十六大十大献礼剧目并获第九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之后,该剧又被甘肃华池以及岐山等多家剧团演出,曾掀起了一股郭秀明热。有人建议他去和几个没有和自己联系私自演出的剧团追究侵权责任,并说版权官司你不但可以出名,还可以得到经济赔偿,但张民翔却说,只要把郭秀明精神宣传出去,就满足了。接着,他为西安豫剧院创作的《洁白玉兰花》也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这个剧的成功给豫剧团带来极大的收获。随后他又根据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街道社区居委会主任邓菊梅的故事创作的戏剧《小巷故事》,荣获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铜奖。这期间他创作了人们喜爱的电视剧,创作了大小剧本50多部,获得了陕西建设系统自学成才人才奖,事迹被陕西文化名人字典录取。他的作品被省文化厅领导得知,时隔不久便被调到了陕西京剧院,作为国家专业人才走进了事业编制的单位。     随后找他创作的人员非常多,在家境不好的情况下,他也从来没有把创作与经济连在一起,从来没有给任何单位创作伸手要过钱,特别是在给外县剧团创作中不要说没有经济收入,连修改剧本,来回的路费都是自己负担。好些小演员,都想自己打造作品,参加各项演出。只要演员们找到张民翔的家中,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一个演员索要剧本的欲望。他常常想,普通人最需要的是帮助,普通人最渴望的是成功,普通人的奋斗历程格外的艰难,所以他对普通人就格外的关注,自己付出多少劳动从不计较。他一边为国家剧团创作大部头的戏剧,一边又不断为小剧团小演员创作各种小戏小品。     现在寻找他创作戏剧的院团络绎不绝,虽然他的家境现在也不富裕,儿子没有成家,老伴没有工作,自己出书要花钱,经济仍然困扰着他,但是他从来没有把文学创作、戏剧创作看成了谋生的手段,看成了挣钱的手段,让他白白创作的单位屡见不鲜,这几年剧团经济不景气,好多剧团都面临演员发不出工资的实际情况,他常常为别人而担忧,把别人的困难放在自己的位置上来思考。他总是在渴望改变别人的命运,渴望写出最好的作品,来改变别人的命运。张民翔就是这样一个戏剧作家,他就是这样的心境在文学征途中奋战了几十年,过去是这样现在仍然是这样,他对我谈自己想法的时候,说他一辈子都是这样,勤勤恳恳写戏,老老实实做人。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