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看《九歌》关键在于“赏”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5:24 点击:



    林怀民 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1947年出生于台湾嘉义,14岁开始发表小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北文坛瞩目的作家。1972年,林怀民自美国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小说创作班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1973年,他创办现代舞团“云门舞集”,获得佳评无数,极大地带动了台湾现代表演艺术的发展。记者 万难 摄     “这是一部用现代视觉与屈原‘隔空对话’的作品,观众大可不必非要看懂。”3月19日,刚刚获得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的台湾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来到重庆,为本月29日即将在渝上演的经典舞剧《九歌》造势。     谈《九歌》     观众能看到起鸡皮疙瘩就满分     《九歌》首演于1993年,灵感来自屈原的诗篇,以敬天祭鬼的神圣仪式为框架,透过“东君”、“司命”、“湘夫人”、“云中君”、“山鬼”、“国殇”等章节,描绘出情欲、孤独、操控、抗争、死亡与复活。cdn-wwW.2586.waNG     “这是一部人与宗教、歌舞与生活融合的舞剧。”林怀民说,虽然《九歌》脱胎于屈原的古老诗句,但在他看来,楚辞《九歌》只是一个跳板,他想通过演出,表达出更多的内涵,包括现代人对传统信仰的缺失与追溯。     “我没办法解释屈原,也没办法呈现屈原。”作为《九歌》的编导,林怀民提醒观众,大可不必非要看懂。“因为看现代舞到底不是一场考试,不需要一个标准答案,关键在于‘赏’。如果能看到起鸡皮疙瘩,你就满分,我也满足了!”     谈创作     把自己热爱的东西表达出来     对于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作,林怀民说,自己的作品很多都是从中国古典文化中寻找到创作的灵感与题材,所运用的舞蹈元素也多是原生态的,如古代民歌、民俗,以及文学等范畴,舞蹈风格也非常传统,《九歌》也秉承了这一风格。     尽管如此,林怀民认为,自己无意用作品去承担起“发扬传统文化”这么大的使命,他的创作理念往往简单而纯粹,就是把自己热爱的东西表达出来而已。     他告诉记者,他讨厌采风,不会携带笔记本或是相机,也从来不写剧本,只是用心去感受,留在脑海最深处的痕迹,一定是最好的。     谈成功     有奖没奖都在工作     “有奖没奖都在工作,现在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拿来努力工作了。”谈起刚刚获得的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林怀民淡然处之。     事实上,美国舞蹈节被誉为舞蹈界的“奥斯卡”,而且林怀民还是该奖项成立几十年来,第一个欧美以外的获奖者,这无疑是对他舞蹈创作的极大肯定。     “我的生活一直很简单,因为只有越简单的生活,才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林怀民称,自己曾一度十分喜欢写作,而舞蹈让他的心思更加纯粹。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