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战马》:从小舞台走向大银幕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5:37 点击:
 \ 
《战马》剧照        对于英国戏剧而言,从小小的剧场开始走向大银幕,并征服全世界的观众似乎已成为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舞台剧《战马》就是其中之一。     提到《战马》,很多中国观众会第一时间想到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同名电影,该剧曾在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提名。然而,这部史诗巨作的灵感其实源自于当时在伦敦热映的舞台剧《战马》。     《战马》改编自英国作家迈克·莫波格1982年发表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匹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重新交织在一起。2007年,这本小说被尼克·斯塔福德改编成戏剧剧本搬上舞台,并在位于泰晤士南岸的英国国家剧院演出了两轮,第二轮演出持续了整整半年。也就是在这两轮演出中,《战马》成为当时英国剧坛最受瞩目的作品,在英国各大有关文艺类的媒体中,给予《战马》的都是五星评价。     2009年4月,这个规模庞大的演出从国家剧院最大的奥利佛剧场搬到了伦敦西区的新伦敦剧院,成为了一台驻场演出。在音乐剧扎堆的西区,《战马》是为数不多的戏剧类作品,至今仍然是那里票房最热卖的演出之一。Cdn-WWw.2586.WANG2011年4月,《战马》的舞台剧移师至世界戏剧的另一大中心——纽约百老汇,由英国人担任监制,演员班底则是美国的。《战马》在百老汇延续了伦敦西区的火爆,驻场演出至今仍门庭若市。2012年,乘伦敦奥运会之机,该剧再度被搬上戏剧舞台,为各国游客展现出伦敦西区原汁原味的舞台剧。     毫无疑问,剧中最受人瞩目的主角便是“战马”乔伊。如何在有限的舞台上表现出作者笔下那些恢宏的场景,以及人与马以及马与马之间的情感成为了最大难题。然而英国国家剧院却成功地做出来一个疯狂的举动。他们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木偶方式赋予战马新的生命。这种木偶的制作工艺源于非洲马里,从17世纪流传至今,独一无二。据称,导演汤姆·莫里斯当年在看了南非木偶剧团的早年作品《高头大马》后,便决定与其共同合作《战马》。为此,南非木偶剧团的两位艺术总监和木偶艺术家们,在开普敦历经多年卧薪尝胆式的推敲打磨,才最终确立了如今这套木偶马方案。舞台上所有的木偶马全部用手工制作,并由演员在舞台上操控。剧中也穿插着不同类型的音乐,不仅有淳朴的乡村音乐,也有士兵们聚在一起歌唱的战斗歌曲,虽然无法和《猫》、《歌剧魅影》这样的大型音乐剧相比,但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除此之外,在这部恢宏巨制中,极具视觉冲击的舞台设计也成为了一大看点。该剧中运用了动画和投影来表现战争的场景。演员有时会从环形的观众席中突然走上舞台,配合各种剧场形式,带给观众各种惊喜的舞台效果。而最重要的是,所有演员都有着扎实的舞台功底,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配角,都能让你感觉到他在舞台上的强大气场。     这样一部处处体现深厚艺术功力的戏剧虽然票价比其他戏剧类演出要稍高一些,但观众仍然需要提前买票才能保证看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其夫菲利普亲王为了观看该剧,甚至推掉了与外国政要约谈的事宜,这也是两人四年来首次造访私人剧院,可见《战马》的火爆程度。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