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话剧是把双刃剑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6:30 点击:

在这个极尽荒诞的故事里,一只特立独行的狗,两头明白事理的猪,还有一群追梦人为了一个虚幻的梦而远赴山区小学支教,在上课的同时他们研究枪支炸药、盖房种菜,一群看似不正常的人建立了一个离奇世界。而他们来这里的根本目的是要发现“光荣日”的存在并阻止它的发生。然而“光荣日”究竟是什么?这是观众从一开场就寻找的答案,是一个梦想还是我们的未来,没有人能说清楚。其实改编话剧一直是把双刃剑,不仅要抓住文字的精髓,还要从戏剧角度将它放大,更何况是像韩寒那样笔锋犀利、言语大胆型,要把讲故事和讲道理划上等号也需费一定心思。然而舞台上现实与虚幻交织的表现手法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曾经出演话剧《钢的琴》中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的王抗美、大头、胖头都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躁动的大学生,虽然他们穿着时尚、思想前卫,却远不如质朴的钢铁厂工人来得抓人心。 编剧喻荣军曾定义这部作品为“社会喜剧”,然而除了“韩式文学”中辛辣、幽默的台词被搬上话剧舞台仍能博得观众哗然一笑之外再无其他。曾经有剧评人说,“一部好的戏剧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样反映社会和生活的纵深,并引起观者内心的共鸣”。CDN-wwW.2586.WANG但是纵观时下的很多话剧,它们更多地像是一把“玩具刀”,虽然可以装点生活,但是只能供人游戏,却远非生活的主流。从韩寒的小说第一次被改编搬上话剧舞台,到这一次的《光荣日》,都远不如小说本体更吸引人。 说来也巧,演出当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保利剧院意外地没有屏蔽信号。于是乎,手机铃声、打鼾声不绝于耳。就在人们抱怨的同时,试想一下,如果真是一部好戏,还会有那么多观众将剧场当成熟睡的温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