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戏剧 >> 剧坛漫话 >> 正文
苦寒“潇湘夜雨”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6:31 点击:
  冬夜,北京京剧院青年团“青衣”吴昊颐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赵派”《潇湘夜雨》,这是今年吴昊颐继《白蛇传》之后,为观众奉献的又一出完整的“赵派”剧目。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正值韶华、姿容上乘的吴昊颐能够沉下心来,认真继承赵燕侠老前辈的衣钵,踏踏实实演戏,足显她对京剧艺术的执著。     十年前,亦是冬季,我在老舍茶馆看过《潇湘夜雨》。记得演员都很老,演出水平一般,映衬了当时京剧人才青黄不接的衰颓局面。京剧《潇湘夜雨》本子从元代杨显之的同名杂剧而来,故事发生在北宋,秀才崔通高中后停妻再娶,且迫害原配张翠鸾。张翠鸾流放途中与失散三年、身为高官的父亲张天觉重逢,张翠鸾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惩治了薄情郎。     老舍茶馆版本的《潇湘夜雨》比较守旧,结尾让张翠鸾与崔通复合,让崔通后来娶的老婆赵氏作妾——赵氏的权贵爸爸已然故去。故而,和我一起看《潇湘夜雨》的一位女朋友在看完全剧后,笑道:“原来,有个好爸爸,才会有个好老公啊!”这话虽直接,但确是事实, “凤凰男”为出人头地,热衷攀龙附凤,“孔雀女”如果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撑腰,就很容易沦为“弃妇”。     我素来不喜欢中国戏曲庸俗的“大团圆”结局,张翠鸾被崔通和赵氏当众打得皮开肉绽、脸上被刺“逃奴”二字,流放沙门海岛,受到这样的虐待,要还能和崔通和好,那就太污辱中国女性的自尊了。Cdn-wwW.2586.wANG所幸,“赵派”《潇湘夜雨》没有沿用老套路,张翠鸾看在搭救过自己的义父崔文远的面子上,饶了崔通的命,但革了他的前程,也决计不肯重归于好。     “赵派”《潇湘夜雨》突出“张翠鸾”的性格变化,唱腔上重“情”。张翠鸾作为一个家教良好的官家小姐,吃亏在社会经验太少,对崔通的好感,第一源于其“潘安貌”,被崔通的斯文皮表迷惑。订亲后,崔通马上要去赴试,“赵派”那梆子味儿十足的铿锵唱腔,表达出张翠鸾温柔缠绵的不舍之情,“含羞启齿又低头……”这段唱好似江南越剧的旖旎缱绻,让人感觉,北国佳人多情起来不亚“湘女”。崔通走后,崔文远掩门,张翠鸾用一个水袖、一个嗔怪的眼神,流露自己的不满,这种细腻的表演,打动人心。     “临江驿”一折堪称《潇湘夜雨》的精华。凄寒的潇湘夜雨中,临江驿内,这边厢,张翠鸾身着囚服、依偎墙洞,饥寒交迫,暗自低泣;那边厢,张天觉夜读诗书,思念女儿。受尽风霜的张翠鸾感叹道:“若有亲父在此,谁敢欺负于我?”这姑娘终于明白社会的复杂与艰险。正如她清算崔通和赵氏时,对赵氏说道:“你夺我诰命欺我孤单。”“赵派”在念白上,很有一股英气与正气,燕赵侠士风格可谓“赵派”的灵魂。这就不奇怪,后来的革命京剧《江姐》中“江姐”、《沙家浜》中“阿庆嫂”一角终归赵燕侠之手了。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