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之趣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6:32 点击:

这几天,百老汇经典舞台剧《猫》(《Cat》)中文版登陆广州。上演前,我在《庄臣明星饭堂》上已和一众演员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也讨论了这部韦伯名剧的魅力所在。 这次总共有34只猫出场,全中文版。对《猫》有兴趣的人,可能是因为演员独特的妆容,或是精心设计的服装,美妙的台词和歌曲。而这次在英文版的基础上是进行中文改编,演绎风格亦有很大改变。有人会质疑这部中文版的《猫》可否重塑经典,尤其是那首脍炙人口的《Memory》,变成中文歌会不会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其实,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换种让本地观众更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亦未尝不可。正如演员们所说,每一个版本有所不同,每一次演出有所不同,这才是舞台剧的魅力所在。毕竟舞台剧不像电影那样一出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它有继续创造的空间,有自己的舞台生命力。 问过许多朋友,他们对中文配音的观影体验都不持好感。电视连续剧的差异最明显,有些将普通话转成广州话配音感觉很是别扭,尤其是剧情里面带有责骂的对白。我常出入电视台工作,很多配音演员都有丰富艺术积累和经验。我常常在想,这是听的人带有偏见,听过普通话版先入为主呢,还是演绎的时候有问题?这个就留待观众去评价吧。 突然间想起“佐罗”的声音,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老一辈配音艺术家童自荣配得好听呢?为什么动画片《五星级大厨》里面那只老鼠的配音又是那么惟妙惟肖?归根结底,这就是艺术里面“造作”和“自然”的区别。Cdn-www.2586.WanG而《猫》,我觉得它是综合的视听艺术,所以它更加需要自然。这样才能接近大众的视线,走进他们的内心,留下愉悦的印记。 其实在西餐厅,情人之间挽着手聊天、玫瑰花的香气、香槟的开瓶声,这些气氛的营造都会令人愉悦。那食物呢?是不是中国人烹调的西餐一定会比外国面孔做得差呢?答案明显不是。但从表面的感觉上就不是这样讲了,就像你去一个中餐厅看见一个外国人在煮菜,有想法是自然而然的。 莎翁名剧《李尔王》里李尔王问三个女儿到底有多爱他,大女儿、二女儿赞美满溢,三女儿却只说了一句“Love and be silent”.(爱就不要多言)。结果小女儿因不懂讨父亲的欢心而被驱逐。但当李尔王在危难之时,却又正是这不懂言辞的小女儿扶他一把——这种主观感觉影响判断的事例在生活中多不胜数。 忠言逆耳,丑相热肠,这个道理也许很多人都懂。但大千世界,大部分人何尝不是先看表面,再看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