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界流行 “极简主义”
来源:不详 时间:2014/8/20 22:16:36 点击:

今年7月,省话剧院举办了“小剧场话剧季”,连续上演了四部小剧场话剧,都市爱情剧《不作你,作谁》、古装轻喜剧《小话西游》、悬疑剧《记忆底牌》以及曾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的《晚安,妈妈》,让合肥的观众看到了话剧的新发展,打破了我们对话剧的固有偏见。12月12日,在采访了前两部作品的编剧王庐璐之后,记者有幸在上海欣赏到了他的最新作品《下一站》,对话剧的理解再一次被颠覆。 没有布景、没有戏服、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道具,仅两副梯子和几块彩布,四位演员便生动地讲述了两位老人截然不同的复杂情感经历。这四位演员共饰演了20多个角色,甚至连音效、灯效、换景等职能也都由这四位演员一力承担。 小小道具延展出 都说现在的戏剧流行趋势是极简,“肢体剧”《下一站》名副其实,大部分的场景全靠人的肢体来表现。既把人当人使,还把人当“畜生”用。您别急,我这不是骂人。因为在舞台上,他们要扮演各种人物、各种跑龙套之外,还要担任家禽动物的角色,甚至连没有生命的物体也全部由肢体来表现。 她弯下腰就是一面墙;她直起身子就是个晾衣架;他半蹲着手里拿个手电筒是夜行的汽车;他张开一块布就是一个澡堂……舞台上的精简是一种趋势,众多庞大、复杂的场景用近乎写意的方式表现出来,台下的观众竟然都看得懂。Cdn-www.2586.wanG “我在排练场和导演、演员们一起工作的时候,一个小小的道具都会延展出千奇百怪的创意,时时会因为他们刹那间的火花而大呼过瘾,也时时会颠覆我对常态物品的传统认知。”王庐璐说,这部戏是他自我摧毁、重建,再摧毁的过程,但也是一次快乐的尝试。“颠覆了我对喜剧舞台的原有理解。应该说,也正是由于这部戏,让我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窥到了不一般的风景。所以,我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 集体创作出成果 引发观众的共鸣 话剧《下一站》的故事始于一列火车,两位老人在行驶中的货运火车上不期而遇。其中一位是经历多段婚姻的老太,另一位则是从未结过婚的老头,这两人有着迥然的人生及情感经历。 “在排练《下一站》的时候,大家很快被这样一个具有共鸣的主题所吸引,共同分享着人生的经历和感悟。观众看到的故事,很多都是真实或者相似的亲身经历,相信也是很多观众的经历和过往。”这部话剧的导演郭洪波说:“每个人一段段过往的感情就像火车驶过的一个个站点,一开始我们把遇到的每个站台都当成终点,但后来终会发现生活中没有终点——只要生命还未终结,我们就要面对下一个站点。” 据郭洪波介绍,与一般话剧相比,创意戏剧更多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它不像一般话剧那样有既定的剧本,设定的场景,有了一个大概的故事提纲后,大家边演边讨论怎样的故事发展和舞台表达最为合理可行。此外,他们还会尝试用一些舞台元素来表达故事本身没有或叠加于故事之上的细节表现,让观众不时有“入戏”和“出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