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沉寂,版画不再“孤芳自赏”



说起版画,这门沉寂多年的“刀尖儿艺术”在山东根基很深,潍坊杨家埠、阳谷县张秋、平度宗家庄等地的木版画,都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一种版画表现形式。2011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定为“中国版画年”,两年来,“北京版博会”、“二十届全国版画展”、“观澜国际版画展”等大型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版画也如一个正在走出归隐之所的居士,频频登上国内外的艺术舞台。此期我们便从版画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质,以及当下版画的市场现状进行分析,逐渐明晰版画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市场走向。 蛰伏良久 一朝发力遍地生花 版画作为一种便于流通的古朴艺术,丰富了我国艺术门类。cdN-WWW.2586.wANg自木刻运动以来,版画一直蛰伏在天津的杨柳青、山西的灵石、苏州的桃花坞、深圳的观澜村以及北京、安徽、江西、四川、云南、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地,形成了“杨家埠木版年画”“杨柳青年画”、“徽派版画”、“北大荒版画”“渝西画派”等多个派别。从创作风格上来说,北方版画刚劲、壮美、雄浑、粗犷,而南方版画则一扫粗壮雄健之风,形成工整、精致的画风。格调新颖,线条纤细,刀法精细,版面清雅,具有强烈的儒雅文人气息。 “版画年”提出以来,版画艺术更是一朝发力遍地生花。以版画为经营主题的上海半岛版画工作室、济南虚苑天和美术馆等陆续建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也以版画为主展开活动,为版画的推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艺术特质 古朴且有“人情味儿” 版画的创作是一个有机、有趣、有变数、有惊喜的制作与体验过程,它通过制版、刻版、打墨、腐蚀、擦墨、曝光晒版、印制等创作手段,来区别于油画、国画的创作特质。版画的创作理念与国外推崇的“慢生活”、“慢设计”概念想通,是具有中国古朴烙印的“慢艺术”,出人意料的效果也使得版画有一种令人神往的魅力。其次,版画的制作过程还承载了大量的材料、技法因素,板材、刻刀、溶剂、油墨、压板机的诸多串联和融合,无比的亲切感和人情味,使它的操作性远大于一般意义上的绘画,一板一眼中有着浓浓的画意和韵味。再加上版画肌理造型丰富,装饰感强,收藏成本低,是当下大众生活装饰需求最佳首选。 此外,版画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精美的藏书票、怀旧的红色时期海报、衣服及其他生活用品上的图案等;它的制作过程也与当下人们所需的“解压”、“趣味”、“手动能力”等有很多连接点,所以当下很多艺术休闲中心都设置了版画制作室,让普通大众可以过一把当“艺术家”的瘾。 政府支持 古村落知遇“慢艺术” 观澜版画村,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陈烟桥先生的故乡,它于2006年由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创建,占地140万平方米。它集版画创作、展示、收藏、交流、培训和市场开发为一体,是“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核心区。笔者从基地负责人那里得知:目前,观澜版画基地不但集齐了国际一流的版画设备和材料,还吸引了五十多个国家的四百多位艺术家,形成了庞大的版画创作群体。 除了强大的硬件设施,观澜版画基地还在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推出了“中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中国(观澜)原创版画交易会”等几大品牌项目,将版画推上了推介交易平台,累计销售3527万元,形成很大影响力。而且随着与法国、比利时、波兰、保加利亚、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版画大国的展览与交流,基地为国内外版画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交流、展示以及版画进入市场的环境。 拍场反馈 “刀尖儿艺术”突破价格洼地 与油画、国画艺术市场的火爆相比,国内版画市场相对低调。可喜的是,近几年北京荣宝、雍和嘉诚、北京鸿正等拍卖会均陆续推出版画专场,备受关注。其中2012年北京荣宝夏拍推出的“滴泉集珍——中国现当代版画名家”专场,最让业界可圈可点。147件拍品成交额为316.8万元,成交价虽然普遍不高,但高达92.42%的成交率,引起了强烈反响。百余位藏家和版画研究行家的积极关注,现场付款并提货的现象,以及多幅绝版木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欧洲木版基金会等国内外高端艺术机构典藏,都激发了艺术界对版画发展的信心。 分析一下买家购买版画的心态,不难发现:这与版画的优惠价格和木刻版画的复数性有很大关联。首先,版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品位,它的制作感、多样性、丰富的表现力、相对较低的价格和装饰性极强的个性特点,都构成了当下人们收藏现代版画的心态。而绝版木刻的自动毁版性,更是消除了藏家对版画复数性的心理障碍,名家版画的市场开启,也促使着版画被越来越多的收藏者瞩目。 因此,从投资角度看,版画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而当下版画的发展,最重要的也在于版画家、商界、艺术机构及院校对版画的专注、推广和教学。相信随着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参与,版画艺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