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长卷绘巨变

“这里是大围山、这里是白沙红军桥、这里是谭嗣同故居、这儿是放花炮的场景……”8月10日,73岁的湖南浏阳农民画家何亮花费一年多时间,创作的68米国画长卷《家乡是浏阳》,终于落下了最后一笔。墨迹未干,何亮就向大家讲述起自己笔下描绘的浏阳故事。 何亮说,他从去年3月开始构思创作国画长卷《家乡是浏阳》。这宗画卷从浏阳东麓大围山说起,浏阳河源头、大围山桃花、白沙红军桥、高速公路、楚文塔、谭嗣同故居、胡耀邦画像、放花炮风俗等,这些繁杂的景物、人物、风俗纳入了长长的画卷中,繁而不乱,长而不冗。 画卷中,高山、流水、竹排、桃花、高架桥、工业新城……九曲浏阳的一处处美景,跃然纸上,壮观磅礴,气势如虹。 在长卷中,何亮印象最深刻的是白沙红军桥。“我曾下放到那里,当时还划过竹排,桥下的竹排有我美好的童年。有一次,我在那里作画,快中午了,一个放牛的老伯怕我饿着,将他的干粮给我吃。”何亮说,他一直记着这位长辈,所以画中也将红军桥突出来了。他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和建议。(肖东,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