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溪乡蒋村民间墙绘,是以古法线描为主要特点,以墨为主,在民居外墙屋檐及墙顶角四周画粗细不等的线条,在门楣、窗楣、照壁等处配上字画作为点缀,以增加房屋整体美感的一种传统美术表现手法,极具江南特色。每幢民居墙绘中工整的线条绘画是必不可少的,飞檐翘角以上的墙体及转角都用粗细不等的直线和横线勾画整齐,并在窗户上方及门楣之上、翘角之下等处的墙体上配上字画。门楣一般用毛笔书写上四个尺幅大字,字的内容以祝福吉祥和颂祝房子的雄伟等为主。画的内容有花鸟画、风景画及传说、故事、生活、劳动等各方面的人物画,还有传说中的吉祥物、神仙、佛等。体现了传统美术在民间建筑文化上的运用和发展,展示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术,为民间建筑增添了文化内涵。
一般墙绘艺人不需打底便直接入手,所画线条粗细均匀,直如尺、弯如月,笔下图案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CdN-wWw.2586.waNg所需的朱砂红颜料,取之于本地的朱砂土,每年春季,经雨水冲刷,山坡上存留的红壤结晶为上等材质,取回晾干磨细,绘画时取用,加少量乳液,能保持风吹日晒不褪色。
胡正亮是衢江区的非遗项目云溪乡蒋村民间墙绘的传承人,一位普通的农民,正是因为对民间美术的那份执着,成就了他对民间墙绘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成就了他自幼就有的美术梦,也成就了他把爱好作为谋生手段的不懈追求。
胡正亮曾经当过十多年的美术民办老师,但之后因种种原因回归了乡村。后来,他也曾外出务工,但一直以来对绘画,特别是民间墙绘那份情有独钟的情愫,使他除了做和美术有关的事情,对其它工作都不感兴趣。说起这些,胡正亮感慨地说,以前不要说别人就是家里人都不理解他,说他不务正业,不能好好地挑起家庭的重担,特别是妻子对他怨言颇多。但他以执着感动了家人,让他们支持自己选择了以墙绘作为终生职业。现在他的事业也慢慢地做得风生水起了。
胡正亮介绍,100多年前他的祖父胡林标就酷爱绘画,师从外地民间艺人学会了外墙墙绘技艺,现留存在浮石乡毛德兴家一座老宅中的墙绘画,就出自其祖父之手。他的父亲也擅长美术,在当时农村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有声望的乡土艺人。受家庭熏陶,胡正亮从小就对民间美术钟爱有加,16岁便在云溪乡蒋村画了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壁画,轰动一时。据他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也曾多次参加我市文化部门组织的书画培训,作品也被多次展览。
2009年,云溪乡蒋村在胡正亮的带领下,成立了民间墙绘艺术队,现有队员6人。他们在农忙之余,每天都坚持绘画、书法等训练一到两小时,有些队员还利用自己家的空闲房间整理出专门的书画室用于临摹、练习、提高。胡正亮说,大家虽然并不富裕,但为了提高自身艺术水平,多次自费集资外出考察、学习,现在他们的墙绘艺术队在衢州、金华、丽水等周边地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金一媚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