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地方动态 >> 正文
开放的姿态 实验的精神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牟艾莉(四川美术学院) 遗失的仙城 60×8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龙雪梅(四川美术学院) 左手 装置 2013年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郭楚开(广州美院2013届研究生) 青春·纠结 纸本水墨 180×47cm×3     这样的展示交流机会像是每年一次的毕业展前的练兵,让同学们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在更多的作品中检视自己,积累到展示经验,提前进入艺术家状态。cdN-WWW.2586.wanG这对鼓励同学们的学习创作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由于油画系年展对教学和培养青年艺术家的重要作用,学校对此的高度重视,年展制度近年来已经推广到各个院系。     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以及系上老师对入选作品的严格要求和选择,展览入选已经变得很难,不要说获奖,对于入选来说都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从展出的作品来看,与前几年相比近几年更加侧重创作,如果说前些年像是各年级同学当年所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汇报展,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则更像是青年艺术家的群展。从展出作品的形态来看,有绘画、装置、照片、影像以及行为表演等。每一年的展览中我们都会看到一些作品在艺术语言、表达方式的实验和尝试,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内容思想观念上的创新与拓展。这体现了油画系师生一贯的实验精神和开放性。     今年,油画系除了举办例行的年展之外,还将梳理20年的历史线索,并邀请一些从油画系年展中走出来的青年艺术家举办20年回顾展,出版文集总结经验教训。川美不仅走出了一批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奠定地位的前辈艺术家,培养的青年艺术家也在不断地涌现,几十年来川美的学子没有一个一致的整体的面貌或风格,每代人总是在寻求与前辈、他人的差异,创造属于自己的新面貌。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当然跟系上的教学以及像年展这样的制度设计以及对创新的鼓励分不开。     对实验性和创新的强调与包容是川美的一贯传统,“实验”和“求变”是川美油画系的重要经验,油画系形成了重视学生的创作创新、以创作带动基础的教学体系。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老师和年展也会给予支持和鼓励,油画系的老师们在学术上的开放包容精神以及跟学生相处时的平易近人是川美的特色,老师对学生的推举扶持更是不遗余力。作为强调创新和实验的教学重点,早在2002年便举办过一次大型的实验教学作品展,对实验教学的成果进行过一次集中的展示。由于对实验创新的宽容与鼓励才使得川美青年艺术家的面貌各异。学生作品年展,作为对教学成果的展示,教学中对实验性的强调,当然在展览中会得到体现。     由于川美在当代艺术界的优异成绩,很多画廊、批评家、策展人对川美的关注,年展已成为同学们展示自己、获得机会的一个舞台。很多知名青年艺术家就是从这里崭露头角,引起策展人、画廊的注意而走上了更宽阔的艺术道路。要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就不能不对过去的经验教训加以整理。     川美的艺术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拥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面貌,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这让同学们在把自己的作品从教室、出租屋拿出来放到更大的空间跟更多的同学去竞争去展示时也不能不考虑前辈艺术家们的优点和长处。为了脱颖而出自然要想很多办法,这当然需要有独特的作品面貌,强烈的视觉效果、展示效果等。这种在展览中对自己检视当然可以让同学们更早走向成熟,但这也可能会让有的同学着急。作为学生时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艺术观,为了尽快地有自己的风格特征,尽快成为成熟的艺术家,在思考创作时难免就可能会着急浮躁,从而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因而就可能会误解创新和实验的意义。因为急功近利有的同学就会把创新实验仅仅理解为对差异性的新图式的寻找,为了新图式而对与他人差异的重要性作过分的强调,为了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就对某个图式的作品进行批量的生产和重复强化,从而导致图式化严重这样的后果。学生要求作品具有独特的面貌或者说风格特征,以及对视觉效果的强调本没有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但如果为了尽快地形成所谓风格特征,而去为了差异而差异,仅仅满足于差异性、个人化的图式追求而忘记艺术思想的磨砺,就可能会导致作品简单化,难有更大的创作格局,就很难真正地推进自己的艺术创作。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差异和个人特征本身都是有价值的,因为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图式后的艺术思想,是思想观念决定图式的价值而不是图式本身。优秀的前辈艺术家的风格图式是艺术家思想观念的成形,是创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它的形成是自然的,是艺术家艺术观念思想的必要呈现,是艺术家对于“什么是艺术?我用艺术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追问后给出的回答。图式是思想的载体,否则,为图式而图式就会流于表面和肤浅。谈到这里,我想起中国美院总体艺术工作室邱志杰老师在谈到他们的教学和毕业展时说到,他们特别强调学生的思想以及工作方法的训练,甚至在毕业展上有些作品也可以只展出方案,因为作品的实现可能要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不如多想方案、做好方案,艺术乃一辈子的事,将来先找份工作生活,有机会再把作品实施。这虽然多少有些无奈和遗憾,但把艺术看成长期的工作,做好长期准备,不盲目追求具体某件作品的一鸣惊人,而是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慢慢深入,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因为川美油画系对实验创新的重视与强调,要想做到更好,对实验一词的真正理解便十分重要。实验一词是上世纪90年代批评家用来指称我国当代艺术界具有先锋性作品的一个概念,是对80年代前卫一词的策略性替代,因为前卫艺术一词有太强的对抗性、政治性,艺术批评家们便用相对中性平和的实验替代了前卫,当然,实验比前卫具有的含义也更宽。由于前卫实验性当代艺术在西方艺术市场上的成功,以及90年代之后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当代艺术在我国取得巨大发展,也由于实验一词的中性化,实验艺术很快就学院化、合法化,2000年后国内美术学院相继成立了实验艺术专业或实验艺术系。实验艺术学院化之后在实验方法论上自然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各学院开设的课程以及培养的人才来看,已经发展出了一套不受传统学科分类限制的,跨学科、跨媒介,以思想观念为主导的综合的教学和创作方法。虽然,由于实验的学院化,我们的当代艺术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发展,但由于特殊的国情、特殊的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的制约,艺术实验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在很多院校艺术实验的空间很有限,实验也就仅停留在对语言材料、新媒介的研究探索上,在思想观念上难见突破。虽然,语言材料、新媒介的实验本身也很重要,但这当然不是实验的全部意义,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进一步拓展实验的空间与边界,更进一步推动教学和创作就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纵观川美油画系的学子们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没有把实验仅仅理解和局限在语言游戏的范围内,没有仅仅停留在媒介材料本身的尝试上,他们不仅注意艺术语言、材料媒介的实验创新,也同时注意到对题材内容、思想观念方面的实验与拓展。这体现了川美学子们对当代社会生活、文化政治、个人命运以及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了川美学子们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就一个系具体的教学安排而言,我们从油画系的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到,不仅有表现手段、媒介材料的实验课程,也有除一般的艺术史和文化知识课程外还设有的当代艺术理论课,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知名艺术家和批评家举办各种思想文化讲座,以便帮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各种语言方式、材料手段的同时提高艺术理论、文化思想素养,找到自己可以发力的问题核心,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