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大为 作者自述:艺术作品应当反映时代主题。昭君出塞讲述的是胡汉和亲的故事,反映的是民族团结的主题。近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特别民族团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也是为了契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当前发展形势。

作者自述:油画作品是根据1987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的谈话内容而创作。今天,这一席有战略眼光的谈话内容,已经得到证实,这幅作品以记录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的实际场景加上艺术想象创作而成,再现了这一伟大瞬间。

作者自述:少年时随父亲下放到科尔沁左翼后旗胜利农场,结识了许多来自大都市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cdN-www.2586.WAnG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都市文明、校园学风和乐观向上的优良品德,也学到了农村牧区和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新知识。如果说知识青年是接受农牧民的再教育,我则是接受了知识青年的影响和教育,特别是我的绘画,从那时候起就接受到了院校式的正规的造型训练。

作者自述:这幅作品表现了地处草原深处的阿斯哈图石林有别于其他地区石林的特点。在创作时,选择了盛夏的阿斯哈图,这是因为这个季节最能体现石林的奇美特质。在绘画方式上,本人力求体现自己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色彩运用中,增加了强度,这让作品有别于历史人物画大都追求深沉色调的表现方式。

郑毓敏(中) 莫大林(左) 李大云 作者自述:嘎达梅林起义是内蒙古人民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创作中,我把握了3点:努力地把握历史事件的真实,努力地追求生活原态的真实,努力地去再现特定环境下人物情感的真实。这也是我们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中心思想。

抗俄第一枪 吴团良 作者自述:这幅作品我采用了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段,再现了达斡尔族为保卫家园,不畏强暴,奋勇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历史场景。凝固的画面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保家卫国的永恒的精神。

作者自述:油画作品表现的是位于兴安盟境内的一座新兴的边境旅游城市阿尔山。在那里采风,时刻被阿尔山冬天的雪景而感动,那雪像给阿尔山蒙上了一层特有的银装。这里还有国家滑雪队训练用的滑雪基地,清澈甘甜的冷泉水和数不胜数的山顶奇景。所有这一切,都是我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作者自述:将岩画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以艺术审美的形式来展现草原文明及北方游牧民族的信仰、美学观和世界观,揭示他们天人合一的自然、真实的生活状况。在创作过程中,我把散落在绵延千里、深藏在山间石缝中的万余幅岩画图式,在一个平面中用“有意味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出来,以点线面构成整体,色彩则采用远、中、近景层次的把握和传统精神与现代视觉需求的缯TD>

作者自述:“茫茫草原浪滚天,英雄起步花草间。赤橙青紫随风去,留下金莲望云天。不献媚、不争艳,只为追日上高原。”金莲川给我的感觉像美丽的银河,浩浩荡荡、一望无垠。如何画出它的特征和气势,如何才能取精微而抒广大,是我遇到的难题。为此,我用了一个寒假,画了5个丈二匹,从中选出这一幅满意的作品。
距今悠悠8000年的红山文化、公元前209年单于立国、成书于13世纪初叶的《蒙古秘史》、1949年毛泽东出访苏联经过满洲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
6月26日,作为“伊泰情”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101件中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作品,表现内容既有人文历史,又有自然景观,全景展示了内蒙古草原从远古到当代,从古代历史到近现代革命历史,从民族风情到地域风光的恢弘历史文化长卷。
这次画展是对内蒙古丰富文化底蕴的一次挖掘和梳理,
用美术艺术的方式,反映了从历史到今天内蒙古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等,
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了内蒙古,熟悉内蒙古,更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本报记者 刘春
7月6日,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收藏证书颁发仪式在内蒙古美术馆举行,101件作品全部被内蒙古美术馆收藏。
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的重点项目,由区内外画家历时3年创作完成。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工程启动于2010年3月。这项计划是兼具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的文化艺术精品建设工程,是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平台。
该计划以内蒙古草原文明历程为主线,以弘扬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主旨,以深入展现内蒙古历史文化风貌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为重点,组织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等艺术工作者,深入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把握内涵,梳理脉络,明确传承关系,确认典型形态和代表作品,推出与内蒙古历史文化和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艺术精品和传世之作。
2010年4月,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始征集作品。征集选题共100个,包括红山曙光、阴山岩画、白登之围、昭君出塞、《敕勒歌》、折箭训子、《蒙古秘史》 、元上都、东归英雄、走西口、二人台、嘎达梅林起义、百灵庙起义、胡锦涛冒雪到草原、“神舟”在草原、史诗《江格尔》、鄂尔多斯婚礼、胡杨神树 、阿斯哈图石林等。
目前,这些颇具历史意义的厚重选题不仅在美术界、也在全区各界,不仅在区内、也在区外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说,这个展览让他感到十分震撼。这是一个高水准有分量的展览,真切地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创作发展的整体水平。他认为,参展的作品达到了一定艺术水准,展示了每一位作者的风格和个性。他评价说,这次展览的构思有独到的创意,历史题材、文化题材,加上内蒙古自治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题材的列入,令这个展览具有更加不同凡响的重大意义。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这次画展是对内蒙古丰富文化底蕴的一次挖掘和梳理,用美术艺术的方式,反映了从历史到今天内蒙古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等,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了内蒙古,熟悉了内蒙古,更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为我区美术人才培养及美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