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地方动态 >> 正文
对当下艺术品市场及画廊现状的思考与解读
\ 齐白石《偷油图》(左真品)(右赝品)
    艺术品“造假”现象

  如今假的东西充斥着艺术界市场,有损艺术界市场的整体形象及良性发展。第一,假的作品(弄假字画);现在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管理了,好一点。原来在路边那些以江西人为主的小贩相当的多,现在人数很少,但是还有。第二,假头衔;我们看看那些宣传便知:什么第一个进联合国的,国务院的什么,多才多艺的什么,中美协会的主席,什么什么院长,假头衔充斥市场。第三,假机构;一个画家自己,就可以成立一个画院,“我”就是院长!这不免有些好笑。第四,假书刊;这个假的东西,充斥市场也有一两年了。搞出版的拿来一看就知道假,开始还拒之门外,现在连拒都不能拒了。我们凭心说假书刊对不对?也不对,他们也认真做了。但是他们没有正式的刊号,而且登的东西可能也不负责任。这个假书刊充斥,那正式的东西反倒被挤压,因为正式的比较循规蹈矩,不像假的那么会忽悠,它忽悠不负责任,什么假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书刊出来,所以这样一种状况对画廊生存与发展都是有影响的。
  \
北京琉璃厂艺术区
  对画廊的挤压存在多方面因素

  首先,拍卖公司对作品的不担责,这是有法条规定的。cdN-wWW.2586.wanG这个法条是不是应该考虑删除?其次是画家自销,如此一来画廊还有发展吗?画家自己都卖了,而且卖的很好,买的觉得这个可靠,就不会到画廊来,他直接找画家去买。再次就是街边那些无证的商贩,现在好多了,原来闹闹哄哄的。现在很少,很少也是问题,会有影响。最后,现在有一种现象,买画的人更相信熟人和朋友,而这个熟人和朋友对画的理解是不是到位对画廊的影响就很大。画廊可能是好画,但因为买家相信他的朋友,结果一些商品画、行画,都被认为是好的东西,而且价格很高就买了,所以这些都影响画廊的生意。这个也不是政府一下子说一声就解决问题了,可能还需要舆论上的工作。
  \
北京琉璃厂夜景
  优秀画廊应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是艺术,第二是资金,第三是货源,第四是买家。有这四个方面做好了,画廊就能够起来。一个画廊经营者,要有朝气蓬勃的干劲。真正的去想抓什么东西就身体力行,一句话:勤劳致富。

  媒体舆论监督造假行为

  最后一点,我们的真刊物,就是经过批准有刊号的刊物,这个是最后的一道舆论观。现在有的刊物也已经被攻克了(就是把刚才说到哪些假的东西,都正大光明的弄进真刊物当中)。如果这个真刊物由媒体来监督引导,那假的就没有办法来驻足。(编辑/李多娇)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