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祥云》历时半年完成

拉巴次仁在介绍作品《高原祥云》。 为促进唐卡艺术的传承,把我区打造成为全国唐卡艺术中心,去年5月,我区启动了“百幅唐卡工程”。目前,“百幅唐卡工程”进展顺利,44幅唐卡已经创作完成并通过初审。 首期100幅唐卡作品 44幅已通过初审 昨日,记者就“百幅唐卡工程”目前的进展情况,向自治区百幅唐卡艺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拉巴次仁进行了了解。 “第一期共有100幅作品,主要是以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重大历史节点或事件为题材进行创作的。目前已经完成了44幅,包括反映西藏和平解放的《高原祥云》等。其中有3幅作品在经艺术专家组评审后还需进一步修改。”拉巴次仁说,今年3月底,专家组还将收集20幅作品进行评审,5月底,一期的100幅作品要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组评审。 记者了解到,“百幅唐卡工程”包括西藏和平解放60年重大题材、西藏文明发展史、西藏风景名胜三个部分,计划用3到5年时间来完成,共分为三期,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在拉萨永久收藏和展示。 “这次百幅唐卡以‘唯唐、唯美、唯新’为原则,是在既尊重作者内心想法又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创作的。cdN-wWw.2586.wANG”拉巴次仁说,反映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和援藏成果等内容,也是创作过程中一个重点。 结合历史背景 细致刻画人物表情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高原祥云》作品的创作者旦增达杰家里时,他正坐在椅子上,针对专家组提出的修改意见,专心致志地对作品《十七条》进行修改。记者看到,该作品里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姿态各异。 旦增达杰介绍,这幅作品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最大的问题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没有与当时的场景结合,所以显得比较呆板,不生动。”旦增达杰简单地向记者介绍了一下该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后,指着作品中修改后的一个人物面部让记者看。果然,修改后的人物面部表情和尚未修改的相比,显得更加生动、自然,包括头发、面部以及衣着颜色的搭配,看起来也比之前的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随后,旦增达杰还向记者介绍了历时半年才完成的心血之作——《高原祥云》。这是一幅以西藏和平解放为题材的唐卡作品,作品里对近百位人物进行了精细的刻画。 “这部作品反映的是西藏和平解放,所以每个人脸上都是欢喜的笑容。”旦增达杰说。记者看到,虽然作品中人物都面带微笑,但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却迥然不同。“这幅作品创作初期,我们花了两个多月时间进行构思和研究,包括人物形象的刻画、整体结构的搭配等,应该说是胸有成竹之后才正式开始图纸上的工作。”说起《高原祥云》的艰辛创作过程,旦增达杰有些感慨,不过更多的是成功后的欣喜。(黄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