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地方动态 >> 正文
祝“李仲元自书诗《辽海行吟》展”成功举办



辽宁省文化厅主办、辽宁省博物馆协办的“李仲元自书诗《辽海行吟》展”会场
 

  中国是诗的国度、书法的故乡,诗词与书法如影随形,相生相发,二者虽表现方式不同,但同样追求天工清新的意境和物我交融的精神体验。诗文书法并重,历来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艺术取向和价值崇尚。古往今来,工诗尚书者史不绝书,不胜枚举,他们中的许多人以法书作品为载体的诗作,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和人文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放眼当代,诗书结合文化传统绵延不绝,诗人兼书法家的队伍为数众多,群星璀璨,这当中,李仲元先生堪称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人物。

  李仲元先生是成长在辽海大地的当代着名学者,既是造诣深湛的诗人、书法家,又是成就斐然的文物考古学家和书画鉴赏家。李仲元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吟诗习书,打下扎实学术根基。早年投笔从戎,转业后从事专业的文物考古工作。他从小受其父亲的影响,对文物考古情有独钟。其父文信公是中国现代着名历史学家、文物考古学家,东北文物考古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文信公是李仲元先生的崇拜偶像,也是他在文物考古上的启蒙恩师。李仲元先生继承了文信公毕生追求的东北文物考古事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实践,以诗文、书法、文物考古、书画鉴赏的全面造诣和贡献,为自己赢得了学术荣誉和社会的推崇,为他执着追求的文学艺术历史考古兼攻的学术事业交上了满意的答卷。cDN-wWW.2586.WaNG

  李仲元先生的诗,是典型的学者之诗,出经入史,用典端稳,使事精切,内蕴隽永,通彻畅达。读其诗作,如饮甘泉,如沐春风,令人神清气爽,兴致盎然,回味无穷。又如读书学史,使人仿佛徜徉在历史知识的海洋,在美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汲取有益的知识信息。

  李仲元的书法,是标准的学者书法,平正自然,秀劲典雅。其书法以行书见长,出入晋唐,取法“二王”与欧、颜、柳诸家。取法广泛,以学养书,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其书法结体方正端庄,笔法飘逸灵动,在严整厚实中追求趣味和变化,追求与诗作内涵的高度融合,以平和自然,清新明快为尚,不做险绝之势、骇人之状、哗众之姿,一如其为人为学,平和蕴藉,真实厚重,一如其诗作,含蓄典雅,清新自然。

  李仲元先生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格言,每读史籍,每览古迹,每游山川,每临雅集,兴会所至,便发而为诗。辽海史迹是李仲元先生诗作的重要表现题材,他于此驾轻就熟,最擅胜场。如今,凝聚其近十年心血的“辽海行吟”诗作180首已经完成。他闭门数月,展纸挥毫,将涵盖辽海地区上下五千年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物古迹,考古出土与传世文物等内容的诗作以书法作品的形式系统呈现,精采的诗篇,优美的书法,在辽海史迹这一主题下,汇成和谐的乐章,勾勒出辽海地区的历史演进脉络,描绘出辽海大地的生动历史画卷,诠释了辽海历史文化的丰厚内涵和地域特征,寄寓了作者浓郁真挚的家乡情结、事业情感和思古鉴今的诗人才情。李仲元先生这些诗书合璧的作品,必将与其歌咏的文物遗存一道,成为辽宁新的特色文化遗产。

  2012年秋,已是八十高龄的李仲元先生决定将这些诗作在辽宁省博物馆公开展出,并选择其中60件佳作捐赠给辽博代表国家永久收藏,体现了他对辽博的厚爱和“出己所珍,与民共宁”的高尚情怀,令人感佩不已。(作者:马宝杰  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