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 吴藕汀作
风调雨顺一年中,迤逦村庄年又终。
结伴上街年货买,请来香烛谢年丰。
自古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失其时地过了四季。到了秋收完成以后,接下来就是准备过年了。以往农村里一到十二月中旬左右,人们就相率上街来买年货。这种市镇上商家,称之为乡庄,无不热闹非常。此种情景,一般叫它打年货,这是千百年来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他们出来打交道的店家,不外是油酱店、鲜肉店、咸鱼店等,其实主要的当然是南北货号。因为这种店家,在近乡郊区,大都兼售纸马香烛等过年用品,连鞭炮也包罗在内,不要说糖色干果之类了。家常食用,送人礼物,无不俱备。农民起初出来,就是向南北货号,俗称南货店里,购买佛马、元宝、线香、蜡烛、糕饼、干果等诸物。
乡镇上的店家,一贯沿俗下来全是赊账。平时写在账上,所谓放账生意,各处皆然。除了上半年蚕开门结账外,当然要算岁底的年账。结算以后,一方面再购买货物,通常叫做“还账复账,天下通行”。因此在这十多天里,店堂里常常挤满了人,账台上忙坏了账房先生,算盘声响个不停,不外是钱进进出出。有的是还得多欠得少,有的是欠得多还得少,口舌纷纭,不一而足。CdN-WwW.2586.wAnG一年一年地过去,还是照样继续下来。将近年夜,鱼肉行当,亦复如是。总之江南农村,收入大宗,全赖希望“蚕花茂盛”与“五谷丰登”这两个季节。故而放乡账做生意,是郊区市镇经营商业的不二法门。
一般乡镇上顾主流通的少,固定的多。故而平常生意并不忙碌。尤其是在蚕关门和种田季节,更是农民少来街上的时候。因此一些店家,并不要过多的伙计,少者三四人,多者六七人已足够了。当然与行商作坊,不能相比。有此场面,已不算小本经营的了。不过一到过年忙日,比起平时淡季,乡庄生意要多出几倍,未免人手缺少,不够使用。须雇用几个打短工的伙计,临时来帮帮忙,叫做“帮冬”。一般的时限总是三个月,不大会有多少差距。这些做“帮冬”的人,都是未有事做、失业在家的本行伙计。有的或许能力较差,不合店主的胃口;有的或许手脚不清,到处碰壁;还有脾气不好,体弱多病,都是其中的原因。其实还有的是少人提拔,所谓“朝里无人莫做官”,得不到栖身之地,逢着失业的痛苦。有的长年在家,不能生活,只得老老面皮,到有亲戚朋友或师兄弟的店铺里去,算是探亲访友,住上几天。倘使能够得到老板或经手,在没有闲话的默许下,帮帮忙,不取工钱,所谓“吃闲饭”。这里半个月、那里一个月地过去,到了冬天,或许能找到一个“帮冬”,就可以有三个月的工钱好拿。虽然巴巴结结地做生意,可是一到过了年,习惯是吃过了年初四的路头酒,如若这里的“帮冬”不连下去,其他的地方也没寻到长工,只好卷卷铺盖,回到家里去吃老米饭了。正是“无事在家愁满容,临时就业去帮冬。辛勤做到年初四,铺盖今朝又出松。”
(吴藕汀(1913-2005),浙江嘉兴人,绘画之余亦作诗填词撰文,著有《近三百年嘉兴印画人名录》《烟雨楼史话》《嘉兴词征》《药窗诗话》等。中年以后,重挥画笔,作品具有文人画的格调。本文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摘自《药窗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