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婆婆照着床单画的玫瑰
家住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松北路86号的李婆婆,每天做完家务,总是静下心来画画。市场上卖的花色布料、茶盘、茶杯上的图案,都是她画画的素材。
李婆婆71岁高龄,名叫李宗碧。10年来,她从最基本的工笔画入手,然后画形态各异的动物、花草鱼鸟、卡通人物。每当有街坊邻居“求”画,她都非常乐意赠送,还说这是对她最好的鼓励。
李婆婆画画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锻炼身体。
心愿:把自己的画刊登在报纸上,收一些徒弟。
心语:我是闯了两次鬼门关的人了,活着真好,如果活着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好。
以画颐心
李婆婆家四壁上是一幅幅画作———飞翔的小鸟,奔跑的走兽,游动的小鱼,绽放的鲜花……画风轻盈,略显幼稚,充满着童真和欢乐。
李婆婆的“画室”其实就是一张桌子,上面放着水彩笔、铅笔、小刀等简单工具。李婆婆铺开宣纸,准备作画。这次,她要画的主题是“小熊一家”,素材是家里床单上的一幅图案。cDN-WWw.2586.wang
李婆婆说,这张床单3年前专门买来,之所以迟迟不敢动笔,一是感觉功力不够,二是怕没这个体力。这次拿出来画,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说话中,李婆婆就进入状态,只见她像孩子似的,神情专注,先用铅笔在宣纸上勾画出图案的线条,然后用水彩笔在线条周围搭配上对应的色彩。
直到晚上9时,李婆婆才完成了这幅她认为难度极高的作品。她摘下老花眼镜,双手举起作品仔细端详,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我说你可以嘛,这不画下来了?还挺好的!”一旁,老伴谢荣成赞叹道。在他眼里,他的老太婆画啥东西都是不错的。
以画益身
“勇气开启智慧门,恒心发起通天路,英雄不畏前锋险……”这是李宗碧收集的励志名言,也是鼓励她站起来的勇气。
原来,2009年,李宗碧患了严重贫血,经抢救,靠别人喂食才能勉强吃下点玉米羹,行动也受限,折腾一身汗水,往往只迈出了一小步———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经历生死关了。1998年,她也曾因病险些命赴黄泉。
“那段时间,感觉像死了一次似的,总以为撑不下去了。”李宗碧说,幸好,经过家人悉心照顾,她的身体逐渐恢复。“闲下来,总觉得生活中缺了点什么,想来想去,缺的是爱好,去做一件让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她说。
画画就像潜伏在李宗碧灵魂深处的精灵,在她脆弱的时候,微笑着走进她的生活,为她带来快乐。
李宗碧以前是一名小学教师,她从小喜欢绘画,可人生的际遇让她和绘画总像两条无法相交的平行线:没有机会学习,甚至没有时间和精力坚持。
如今,儿女长大了,操劳几十年后,她终于有时间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老伴谢荣成成了她的知己。“她都是差点去见阎王爷的人了,还有什么不能支持她的?”谢荣成总是说,只要老伴高兴就好。
以画舒心
“修身无近期,修身岂为名传世。”李宗碧画画不是为了出名,完全是为了修身养性,锻炼身体。
李宗碧还会给自己不断充电,家里订的中国电视画报她是期期必看,逛书店她必须买画画用的书籍。遇到好的花纹图案,她就剪下来,当作素材用。
如今,李宗碧的画在矿区已经小有名气,有慕名前来观赏她的作品的,有专门来拜师学艺的,临走时,李婆婆还要客人挑选几张满意的带走。在她看来,作品能够得到他人欣赏,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回报。
如今,有近10位家长和她约好,今年暑假送孩子来学画画,学费,李宗碧是分文不取。
圆梦理由
这样的心愿无法拒绝
本报开始“2013 你的心愿,我来帮助实现”活动以来,热线电话就热得发烫,昨日又收到近百条心愿。是否帮李宗碧和胡学士两位老人圆梦,本报编前会进行了讨论。
社会新闻部副主任黄艳春说,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讲,两位老人的事其实很平凡。“但这种平凡,都传递出了不平凡的力量。”黄艳春认为,老人们的坚持执著,恰好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所缺失的,很多人都是活在一种浮躁中。老人们的心愿,涤荡人心,值得大家学习。
时政新闻部主任曹阳,从儿女的角度讲了对两位老人故事的感触。“我们是否在意过父母的心愿,理解父母的坚持,体会他们的感受。”曹阳说,这还能给年轻人以示范意义,两位老人坚持梦想这么多年,年轻人更应该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奋斗!
编辑老陈认为,人一辈子要做很多很多事情,如果有一件事情让你着迷、让你快乐、让你身心健康,那就去做,如果这事还能感染周围的人,更要去做。梦想就是不要管年龄多大,条件充分不充分,有钱没钱,都可以让你勇往直前,内心充满着快乐和激情。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帮两位老人圆梦:在晚报上刊出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