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地方动态 >> 正文
中国美院学生“国美国画”的水墨作品展览
  150幅作品都是精选之作     布展前一天,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大二女生李金瑞,仔细地将自己的两幅作品用塑料纸包好,搬上货车,她很高兴自己的作品能被挑中展出:“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是一件幸福的事”。     这是李金瑞第二次参与都市快报发起的艺术活动,上一次是在今年三月的太子湾迷你艺术展上。李金瑞和几个同学首次尝试课外展示教学,他们在太子湾的花海边,倚在桌椅上,在卡纸、扇面上绘画。雅致的画风让很多游客在她的作品前停步。在那里,李金瑞卖出人生第一幅作品:“一个小女孩很喜欢我的画,我甚至不知道应该卖多少价钱,只是觉得好开心。”     当时,她兴奋地给远在山东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居然有人愿意买我的作品。”这是李金瑞第一次真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种成就感,远比卖画赚到的100元钱,要深刻得多。     真正的艺术家,血液里都淌着这种被认同的渴望。这也是美院举办这次展览的主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尉晓榕说,“学生通过这样自由的形式,获得课堂以外的东西。并不是个个都急着要当艺术家,而是用自己的作品来触摸社会、探索市场。可以卖,看看大众对自己作品的反应,给自己一种鼓励。     美院学生显然很看重这次展览,参展人数占到了全系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每一位国画系的学生首先挑选出几幅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再由同学、老师进行二轮评选,最终挑选出这最佳的150张。CdN-WWW.2586.wanG     这些临摹宋代绘画的作品,古朴雅致的花鸟、青绿山水的工笔,酣畅淋漓的水墨,无不呈现出美院学生的扎实功底。     小展览为大众带来更多选择     艺术品高高在上,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眼下,这种怪相让许多艺术爱好者好着急。谁来打通艺术和大众之间堵塞的“任督二脉”,让更多的艺术品走进大众?     作为活动主办方,都市快报已推出了一系列让艺术品走进大众的活动。在今年九十月份举办的九城联展、居室版画、“淘”瓷生活等展览上,已让数万杭州人感受到艺术就在身边,老百姓也能看得到,买得起。     这一次,为什么会选择美院国画系的学生?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表示,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学生都是专业的,作品本身就具备一定质量。可能因为是学生,作品会显得比较稚嫩,所以他们更需要这样一个多元的平台,与大众审美接触,了解普通人的审美需求,“这些从课堂里走出来的作品,应该被老百姓看到,并且让大众有了挂到自己家里去的可能性。”     实际上,这既是对未来艺术家的鼓励,同时也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种新选择。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好作品,既能引领审美又兼具实用性,还可以挂在家里当做家居装饰。     毕加索13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美术教师的父亲发现小毕加索,正在对自己未完成的一幅鸽子素描涂颜色。在仔细观察毕加索的笔法后,毕加索的父亲深深觉得自己的儿子已经超越了他,并发誓从此不再绘画。     一旦某个大师功成名就,总会传出这样那样的少时传奇让人景仰。事实也常是如此,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家,一般少年时就崭露头角。     故事往往传奇,但蕴含的真理却亘古不变:如果你买不起现在的天价艺术品,那请把目光放长远些,多关注一些有潜力的年轻人。而眼下,正有这么一个机会。     今天,一场名为“国美国画”的水墨作品展览在位于小河路334号的快意空间开展。     这次的展览主角没有艺术圈大腕,而是由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艺术家组成——近百位中国美院中国画系硕士、本科毕业生及大三、大四学生。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带来了150幅水墨作品,这其中就潜藏着不少未来的艺术之星。展览将持续到明年1月10日。(见习记者 余夕雯 摄影 胡聪)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