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新西兰26载 聆听晨晓山林“自语”

艺术家晨晓

晨晓作品《红树林》

油画《林子中》
中国艺术网讯 2014年1月1日,由著名批评家栗宪庭先生担任学术主持的“晨晓——山林自语”个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
活动现场 首次全面展示其“自语”装置艺术作品 据悉,展览展出新西兰华裔艺术家晨晓深居新西兰26年,在新西兰山林之中“自语”产生的艺术作品40余件。cdn-WWW.2586.wANG在展览活动现场,最引起注意的是晨晓首次全面展示其“自语”装置艺术作品和陶瓷雕塑作品,不断有观众止步于“自语”装置作品前,观看和思考作品的内在涵义。 在赵力先生的策展阐述中,谈到晨晓在创作时先是感性的引领,经过一种挥洒畅快的感觉,最后再进行理性的修饰。也就是说他在写意放纵与画学理性之间的张力中完成自己的绘画,从这个角度讲“写意”在精神层面占主导因素;而在绘画物质性和笔触性的画面结果看,他的绘画更多是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后的成果,其中有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结合。所以,晨晓的艺术是一种以色彩为核心的“写意”与“表现”跨文化的复合型绘画。 据了解,在2013年年初,晨晓先生就于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展览的序幕。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和他的政府团队亲临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恭贺晨晓画展开幕。在新西兰当地,晨晓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家,唯一一个以华裔艺术家身份进入西方主流画廊的画家,已在全世界举办了30余场个人画展,众多作品被各国博物馆、美术馆所收藏,大量画册在西方国家出版发行。作为在新西兰艺术作品被收藏率最高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也被收录进新西兰教科书中。作为新西兰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晨晓在当代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被誉为“多元文化的传播者和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 艺术评价 对色彩具有探索性的追求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赵力曾经这样说过:“在和晨晓先生的对话中,我觉得他是一位十分真诚的艺术家,除了他对创作、对艺术本身的真诚外,还有他对生活的真诚,着实印证了“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其次,他的色彩之所以如此明亮、强烈,也是缘于他对生活的热爱。” 在艺术家晨晓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世界的爱,用欢乐热烈的色彩,表达对人类、对大自然、对生活最为真挚的感情。他笑容灿烂、充满生活情趣,热爱生活、热爱新西兰这片天,他建造“与大自然同呼吸”为主题的家和画室,他的性格也因为新西兰开阔的碧海蓝天转变地更加阳光。委如海子名诗中所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真实写照,与中国艺术家习于表达苦闷纠结的心理有所差异。 对于晨晓作品中的色彩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也表示,晨晓先生对色彩的追求是一种非常前卫的色彩探索,用纯粹的色彩表现他对西方世界的一种感受,这种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可以在晨晓先生的绘画里看到明显的东方元素,其实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虽然他的艺术不是最激进的,但却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晨晓心语: 流浪在世间最美的风景里,每天都和令人感动的美景遭遇邂逅,我无法做到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受唯心主义的审美驱使:我的绘画完全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冲动。我画我喜欢的,我喜欢我画的。 因为不喜欢文明社会里纷繁纠杂的人事,我的绘画语言总是趋于简单直接,甚至有点幼稚。 高度色彩偏执狂,使我有了一双常人没有的眼睛,发现了更美好的色彩世界。面对我眼前的真实场景丶自然界的这些色彩变幻,通过我心灵转换,这些视觉特色都演变成我的幻觉和潜意识,组成奇特的色彩画面,变成一种来自精神深处的原创性。(文/张奔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