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阿伯“蹲”佛山作画 为见证岭南老建筑
一位老人,退休后的十多年执着于街头写生;一支画笔,画下两百多幅正在消失的岭南古建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古建筑,共同呵护这些岭南文化的瑰宝”,66岁的广州人崔伯近日来到佛山作画,他说“广州太现代化”。
今年66岁的崔伯家住广州海珠区,退休前曾是广州造船厂的一名电焊工。2002年开始背起画板,游走于广州街头,寻找作画对象。
哪些建筑能画,崔伯很挑剔。“只画原汁原味的老建筑,甚至是修葺过的老建筑也不画。”崔伯认为广州太现代化,没了岭南文化的味道,于是前往佛山寻找老建筑,幸运的是,他在东方广场附近的筷子路找到了灵感。
昨日上午,记者在筷子路见到了崔伯。崔伯说,自己来到此地已有两月。早晨六点乘地铁而来,近中午饭前而返,每日如此。
据悉,十年来,崔伯已连续作画200多幅,“或者收藏,或者交流,也可卖给朋友”。但这并不是崔伯作画的主要目的,“现在的城市都追求大拆大建,趁着一些建筑没拆,我将之画下了,既可作为历史的见证,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古建筑,共同呵护岭南文化的瑰宝”。
今年66岁的崔伯家住广州海珠区,退休前曾是广州造船厂的一名电焊工。2002年开始背起画板,游走于广州街头,寻找作画对象。
哪些建筑能画,崔伯很挑剔。“只画原汁原味的老建筑,甚至是修葺过的老建筑也不画。”崔伯认为广州太现代化,没了岭南文化的味道,于是前往佛山寻找老建筑,幸运的是,他在东方广场附近的筷子路找到了灵感。
昨日上午,记者在筷子路见到了崔伯。崔伯说,自己来到此地已有两月。早晨六点乘地铁而来,近中午饭前而返,每日如此。
据悉,十年来,崔伯已连续作画200多幅,“或者收藏,或者交流,也可卖给朋友”。但这并不是崔伯作画的主要目的,“现在的城市都追求大拆大建,趁着一些建筑没拆,我将之画下了,既可作为历史的见证,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古建筑,共同呵护岭南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