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地方动态 >> 正文
发现平凡劳动的诗情画意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是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的。在这个画派中,最能实事求是地表现农民与自然关系的,应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     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年-1875年),是中国艺术家相当熟知的法国画家,他以农民为创作题材,以朴实的画风享誉世界。
    纵观米勒的创作历程,“情感”与“关怀”在其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正是其作品表达的劳动者的真情实感,打动了世人,点燃了人们内心高尚的人文情怀。
    作品《拾穗者》,可说是米勒最著名的画作。该画描绘3名农妇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中捡拾收割后的麦穗。画面充满感伤与人性尊严的宁静,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安静而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作者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画面中心一定是米勒看见的真实情景。秋天,3个农妇正在弯腰仔细地捡拾起遗落的麦穗,阳光斜射在农妇的身后,3个农妇由于阳光与阴影的作用,使得她们的劳动瞬间变得像3尊雕像。这似乎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劳动场景,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画面没有艳丽的色彩,即使看到红、蓝两块头巾,人们也能从中观察到泥土的颜色。在塑造上,画面运用缓慢而坚定的短笔触、枯笔触,没有过多的笔势运作,似乎显得很呆板、不熟练;但是,整个作品在题材、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显得极为朴实、统一、和谐,没有一点故意的痕迹。这也反映出米勒在艺术语言的表达与创作理念上的完美统一。
    真实、自然的作品在任何时代都可以打动人心,画家对现实的关注正如同科罗、多比尼康、特鲁瓦永、迪普雷等风景画家发现平凡的自然界的诗情画意一般,米勒也发现了平凡劳动的诗情画意。CDN-WWW.2586.WaNg不过,他笔下的劳动者并不是天国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是疲惫、穷苦、终日操劳的贫困者,衣衫褴褛,肌肤黝黑,佝偻的身躯,粗大的手掌。这便是米勒的美学,这便是米勒要为之呕心沥血地赞美歌颂的法兰西农民的形象。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养育这伟大的民族;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缔造这美丽的国家。”
    米勒的《拾穗者》,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米勒的众多作品都表现农民,在表达劳动者的同时,无疑也表达了个人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通过其作品也点燃了今天人们的心灵。这也正是米勒艺术的重要意义。(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