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地方动态 >> 正文
“关黑弭岳”书画艺术论坛在济成功举办

\

四位大家的家属及专家学者深情追忆

\

观众爆满,既有白发老人也有年轻学子

  “关黑弭岳”书画艺术论坛12月4日上午在济南聚雅斋美术馆举行。这次论坛是“关黑弭岳”绘画展系列活动之一,得到专家学者和热心观众的广泛支持。论坛由聚雅斋美术馆馆长徐国卫主持,四位大家的家属,省内部分着名艺术家、学者及济南市文联领导对“关黑弭岳”的艺术创作历程、艺术成就以及他们对山东画坛乃至中国美术的影响、贡献,重振“关黑弭岳”创作精神对净化当下艺术界的浮躁风气、凝聚山东画坛人文力量的重要性,“关黑弭岳”与济南名士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cdn-www.2586.WAnG本版特择要刊登,以飨读者(按发言次序排序)。

  关天骏(关友声先生之子):聚雅斋举办的这次书画展非常到位,弘扬了齐鲁文化,为后学者带来很好的学习机会。

  我父亲在绘画方面初学元四家,上追宋朝画家马(远)、夏(圭)、梁楷,再就是受张大千的影响。在实践学习当中行万里路,走遍名山大川,与京、沪、宁各地名家交友,张大千、傅抱石、谢稚柳、吴湖帆、陈之佛、俞剑华、张伯驹、启功等先生与父亲都是很好的朋友,父亲在交友的基础上学到很多东西,他不仅限于南宗北宗,只要是好的东西他就吸收。遗憾的是父亲去世过早,否则他的艺术生涯一定能达到更高的高度。

  弭金冬(弭菊田先生之女):父亲早年在北平美专学的是油画,后来拜黄宾虹先生为师,学习山水画。北平美专毕业之后回到济南,正赶上日本侵略中国,他就在家里学画。临摹大量的古代的画家,给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948年他跟黑伯龙先生在上海搞了个画展,张大千等名家都参观了这个展览,对他们两个人的评价非常高。1948年父亲跟关老、黑老一起倡议成立了“山东美术会”,他的一部分学生就成为后来南华学院非常有名的画家。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跟随时代转变画风,从过去完全是古人的东西,到创造出新的、歌颂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作品,下了很大的工夫。在晚年他力求变法,把毕生的精力、自己的心血都用在追求事业的艺术发展上。他的画,看上去是很静的,他的心很静,没有一点儿其他的东西。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岳宏(岳祥书先生之子):父亲66年的人生经历了新旧中国两个时代,36年在旧中国,30年在新中国。他一生非常坎坷,早年靠画画养家糊口,艰难的环境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追求。艺术上父亲非常重视写生,写生占了他很多的时间,全省的风景点他几乎都走遍了,而且留下了很多作品。在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上,因为他也喜欢西画,所以把中西绘画的一些方法糅在一起,比方西画的光、色、构图包括材料的运用,很巧妙地融入中国画的创作。既不是传统的绘画,但是又不失中国画的本质,这是他的一个特点。

  单应桂(着名画家、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我最近有一个很大的感慨,我觉得山东的美术界,特别是济南的美术界,在学术方面非常活跃。这是特别特别好的现象。大家不再去注意那些表面上的东西、官场上的东西,或者是追逐名利方面的东西,而是心慢慢沉下来了,大家都在为山东的美术事业反思、沉思。

  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河几千年来一直不停地流淌,曾有多少仁人志士,曾有多少优秀的作品,最后浪淘沙。“关黑弭岳”的成就被大家认可,就是浪淘沙的结果。这些老先生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评价和荣耀。反而是北京、上海、杭州等各地认识到山东这批老画家的贡献,人家开始出书、写文章,然后“出口转内销”,这就引起我们的反思。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七本《岳祥书美术全集》,中国美术馆也收藏了岳老的画,这能不震动我们吗?能不引起我们反思吗?为什么墙里开花墙外香?当然,这也不是完全墙外的人干的,墙里的人也在辛勤地做工作。比如徐国卫先生,他是一个很好的收藏家,除了举办展览,更多的工作是在关注着山东美术的发展历史,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比如《济南时报》,一直在有系统地介绍这些老先生,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什么事情都要有心地去做,有计划地去做,动脑筋地去做。

  几位大家为什么在齐鲁大地上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关黑弭岳”是群众起的名字,我想可能不是某个领导起的名字。为什么肯定“关黑弭岳”?因为他们突出了,他们闪光了。为文化美术史作出贡献来了。当然,还不止四位,还有柳子谷先生、于希宁先生等很多这样的老先生。很多老先生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这是一个遗憾,但是现在补也不晚。遗憾的是,老先生没有亲眼看到他们闪光的时候。为绘画劳动了一辈子。他得到了什么?他就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公正的评价。但是这些老先生没有看到这一天。我们今天是美术工作、文化工作最好的时代。我活到这个时候,非常幸福。如果老先生们活到现在,坐在这里听我们谈他们,那该多好!后悔药吃不得,但是也不能埋怨东、埋怨西,还是往前看吧。

  陈凤玉(着名画家、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我从(上世纪)60年代和关老在一块共事。当时山艺的国画教研室可以说集中了山东的名家、精英,有关老、黑老、于希宁先生、王天池先生等。我虽然从鲁美毕业,但对传统的东西并不是太了解,对书法也不重视。说实在的,当时并没有好好珍惜与这些老先生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当然我最后也觉醒了,特别是于老对我的一次点拨,他说你画人物画连名都题不上,还要别人代题,最起码先把名题好了。从那以后我才逐渐重视书法。我之所以有今天,正是因为这些老前辈的帮助与言传身教。我十分敬重他们。关黑弭岳这四位大家是山东画坛的代表,他们不光是画家,也是教育家。

  李振才(着名雕塑家、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对这四位画家,我的定位是这样的:他们画的是文人画。四位画家继承了从宋元到明清的文人画传统,特别是关、黑,研究了石涛、八大的东西,用笔都非常活。岳祥书先生的特点是把西洋绘画巧妙地融入中国画里去,对丰富中国画作出了贡献,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他没有被社会所重视,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能自己默默地研究艺术。他的艺术是纯净的。这种现象也是画家们应该去追求的。现代的社会非常繁忙,如果没有一颗清净的心,你的艺术可能很难再往前发展。这个论坛只是一个开始,对这四个画家的综合研究还需要一些人专门去做,一个一个题目去探讨。这是我们后人所要做的。

  谭英林(着名画家、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四位画家我都熟悉。关友声先生是才子型的。他年轻的时候,搞什么什么行。画画得好,字写得好,琴弹得好,还会唱戏,下棋也非常厉害。再说黑老,我用“潇洒”来形容他。黑老不管是做人还是作画,都非常潇洒大度。弭老师则是个很严谨的人,每次作画的时候都当一个任务去完成,非常认真。他的画看似简单,但他画的时间很长,画得很到位,不需要的东西他绝对不会往上加。弭老师是这么一个人。这四位先生当中,我跟岳老师认识时间最短。与其他三位不同,岳老师是“社会画家”,但他的全面是无人能及的,油画、国画,工笔、意笔,山水、花鸟、人物,传统的、现代的……还有擦炭像、写生等等,无不精通。岳老师是穷苦孩子,自学成才的,不得了,是山东美术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

  陈国力(着名油画家、山东省美术馆原馆长):我认为有两个现象值得大家去研究,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一个现象是刚刚单老师说的,“关黑弭岳”这个提法,不是政府提出来的,也不是理论家达成共识提出来的,而是多年以来自然而然形成的,为什么呢?一个是四位先生的画的特点,在山东的影响,一个就是他的本身作品的品位、水平,再一个就是他的作品的辐射,对周边的影响,对后辈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济南、在山东还能够出现关黑弭岳这种文人画,值得我们去思考。思考什么呢?就是思考那一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给他们带来的艺术感受,这样的作用不能忽视。第二,这四位先生都是画从心中出,墨从心中出,趣味从心中出。必须有了很高的人生境界,我们的中国画才能够画出意境来。我们的国画是国粹,而且会永远发展下去,永远有它的生命活力,它跟西画的区别就在这里。它是抒发个人的人生感受,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意趣,这决定了我们的中国画是意象的,这是它的核心。

  鲁文生(山东博物馆原馆长):以“关黑弭岳”为代表的老一辈的艺术家,他们的东西要往下传承,但是直接看到作品的真迹还是很困难的事情,拿这四位老艺术家来说,公家收藏数量有限,省博物馆、省美术馆、济南市博物馆等机构,总共大概也就是几十幅,而且各家也都当文物保存,不能整天拿出来展览,与大家见面的机会很少。其实四位老师的作品传世量很多,都在私人藏家手里,这一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与社会大众交流的机会太少,所以这次这个展览开的头很好。文化事业不能光靠公家,要靠全社会共同来办。

  刘溪(济南市文联党组书记):我想谈这么几点感受:一个是从纵向来说,学术上的梳理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讲的是“关黑弭岳”,当然还有其他的老师,比如说于希宁先生等,应该做这样的梳理,要不然向外呈现的时候,如果连基本的脉络都讲不清楚,那会是我们工作上的一大失误。另外从横向看,这几位大家多数曾经在南方或北京学习过,接受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绘画思想,所以他们到济南、到山东才能取得后来的成就。感觉这些年我们山东、我们济南的绘画圈稍微小了些,都在自己的圈子里打坐。比较一下这些大家,还是应该多与外界交流,多引进一些省外甚至国外先进的艺术理念。另外,我最关心的是这些大家对城市的影响。比如老舍在济南呆了一段时间,他描绘过我们济南;比如刘鹗的《老残游记》,也曾提到济南。这么有名的四大家,他们对济南文化的贡献是什么?我最关心这一点。都说“济南名士多”,济南的名士文化既可以往上追,比如辛弃疾、李清照等等;也可以追下来,比如“关黑弭岳”,比如现在还健在的一些画家,我们也要不时地宣传。这样对城市、对整个文化环境的形成是大有好处的。

  张柯(济南市文联主席):“关黑弭岳”作为山东画坛一个艺术存在,影响了几十年,一直到今天。这是一个很好的研讨会,也是一个追思会。“关黑弭岳”四大家人格高尚,功力深厚,修养全面。最近有个词经常被提起来,叫“民国范儿”,我感觉在这几位身上都很好地体现了“民国范儿”。

  现在我们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重新审视“关黑弭岳”对我们的影响,重新审视我们继承和发扬“关黑弭岳”、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再过多少年,可能对于“关黑弭岳”渐渐淡化了,亟须艺术家和学校、包括文联、收藏家等等,把这个事情做起来,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的民族遭受的苦难挫折和曾经有过的辉煌,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样我们一代一代都能够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不然我们文化堪忧。

  赵燕(着名画家、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今天黑伯龙先生的亲属因事没能到场,我想简单介绍一下黑伯龙先生。他早年在上海美专主要是受潘天寿、刘海粟、黄宾虹的影响,晚期受石涛影响很大。黑老的笔法比较豪放,墨色比较生动。我(上世纪)60年代和谭英林、弭金冬是同班同学,受教于黑伯龙先生、关友声先生还有柳子谷先生、于希宁先生,他们的人品胜于画品,所以才能画出这么精湛的作品来。

  除以上发言者之外,济南市文联副主席、济南市美协主席韦辛夷,济南市政协常委、济南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吴建军,着名画家马骥,着名文化活动家王胜军,山东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鹏等也参与了此次论坛。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