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研究员史明理博士日前在爱丁堡透露,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将于2014年4月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展期1个月。
《女史箴图》是留存下来的最早的、保存较好的画在丝绸上的手绘画,这幅画将高水准的诗歌、书法和绘画呈现在一起,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它的作者和创作时间,学术界依然存在争议。
最早提到这幅作品的是北宋书画家米芾,他在1103年编纂的《画史》中记载,这幅画是顾恺之的作品。关于这幅画作的第二个记载是1120年的《宣和画谱》,这本书由官方主持编撰,是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目录。这本书明确记载,《女史箴图》是宫廷所收藏的9幅顾恺之画作中的一幅。很长一段时间,并未有人怀疑《女史箴图》是否是顾恺之的真迹。直到1816年,胡敬在他写的一本书中指出,《女史箴图》不是顾恺之的真迹,而是唐代的摹本。到了20世纪,艺术史学家们也一致认为,这幅《女史箴图》并非是晋朝的作品,所以,也一定不是顾恺之的真迹。至今,最主流的观点是,这幅摹本诞生于隋朝,或者唐初,来源于中国的江南地区。CDN-WWw.2586.WANG
除了这幅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摹本,另外一幅被认为是12世纪的《女史箴图》的摹本,收藏于北京故宫。
义和团起义期间,英国军官克拉伦斯·约翰逊驻扎在北京的颐和园。有记载说,《女史箴图》是他帮助北京的一位妇人得到的谢礼,但是没有多少人相信这样的说法。1903年,克拉伦斯·约翰逊以25英镑将这幅卷轴画卖给大英博物馆。1910年,《女史箴图》第一次在大英博物馆向公众展出。
自从2008年后,《女史箴图》没有再对外展示,而是成为学术专家重点研究的对象。不过停展6年后,《女史箴图》终于将在2014年4月在大英博物馆进行首展,展期一个月,之后的11个月,这幅画作将在原地被覆盖,保存于黑暗中。以后每年,都会有一个月的展期。(崔莹)